俗话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为什么被皇帝赐死臣子还要磕头谢恩

  对君要臣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有这么一句话“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说明了在古时候,臣子的生死权争握在皇帝手中。皇帝他要你三更死,你不能拖到五更,而且怎么个死法由他定。奇皅的是当皇帝赐死了臣子,臣子还要磕头谢恩,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先说一个被赐死、但不谢恩的例子。

  南朝宋明帝时期,宋明帝刘彧的身体不好,担心自己死后,幼小的儿子会被自己的兄弟们篡权,于是开始诛杀兄弟。建安王刘休仁过去和刘彧的关系不错,刘彧能登上皇位,刘休仁出了不少力,但刘彧也不放过他。

  泰始七年五月,刘彧召刘休仁入宫议事,故意拖到很晚,然后告诉刘休仁,今天晚上就住在尚书省,以便明天一大早入宫,接着谈事。当天夜里,刘彧派人“赍药赐死”,就是带着毒药去逼令刘休仁自尽。

  刘休仁大怒,大骂道:“皇帝得天下,是我出的力!这样诛杀兄弟,刘宋的江山能够长远吗?”骂也没有用,他必须得死。

  首先,就赐死对象来说,普通百姓,一般是没有资格被皇帝赐死的。因为皇帝不会过问,或者干预普通司法审判。举个例子,汉武帝的舅舅田蚡当丞相时,想收拾和他有恩怨的灌夫。

  灌夫当时已经没有官职,闲居在长安。田蚡向皇上说灌夫老家在颍川,非常横行,百姓都受其苦。请求皇上查办。皇上说:“这是丞相的职责,何必请示!
能被皇帝亲自过问案情的,一般都是王公贵族高官亲信之属。就像需要皇帝下诏,才能逮捕收压两千石高官的诏狱,即是一例。

  还有就是愚忠情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在中国古时候封建制度之下,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天之子”,他的意志往往就代表这天意,因此在古时候,皇帝的话往往都是“金口玉言”、“一言九鼎”。在这种思想体系之下,皇帝说出来的话代表着最终的决定,所以当皇帝要赐死你的时候,你就必须要谢恩。

  皇帝赐你“死”,是皇帝对你的赏赐。在古时候,皇帝一般不会轻易给人“赐死”。皇帝想要杀哪个人的时候,一般都是直接打入打牢,交有司问罪,然后再进行斩首或其他等刑罚,以示公正。

  而皇帝如果决定对某一个人进行赐死的时候,一般只有两个原因,那就是这个人要么为国家立下巨大的功勋,让皇帝不好意思直接斩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这个人可能和皇帝非常的亲密,多年的感情,让皇帝给他(她)一个体面的死法。

  最重要的一点,为了家人谢。古时候皇帝的权力几乎不受任何限制,雷霆雨露一念之间。一般来讲,被赐死的罪臣,祸不会及家属,至少不会被满门抄斩。如果真的有株连九族的大罪的话,是不会被赐死的。但如果罪臣在临死前没有谢恩而是骂皇帝两句,谁也说不准皇帝不会冲冠一怒把罪臣全家宰掉。所以为了家人的安全,必须谢。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