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汉承秦制 西汉能延续,秦朝为什么却失败了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汉朝和秦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刘邦在消灭了项羽之后也开始正式称帝建立了汉朝,但是摆在刘邦面前的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如同秦帝国一样,秦朝的建立在秦始皇的手里,然而面对突然膨胀的疆土和迅速实行的郡县制,秦始皇缺少了基础,最终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现在同样的问题也摆在了刘邦的手里,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刘邦的班底,其实是缺少了政治条件的,都是来自沛县的老弟兄,他们封王之后又能不能管理好诸侯国呢?

image.png

  刘邦

  对此史学家认为汉朝是属于汉承秦制,而这也就导致了很多人认为大汉四百年,基本上是源自于秦制的先进,所以秦帝国覆灭不能赖于制度的失败。但很多人并不了解所谓的汉承秦制,明白说任何朝代的制度都是有迹可循的,整个历史的规律实际上也是在查缺补漏,在原本的制度条件上进行改进。所以汉承秦制不是照搬,而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

image.png

  刘邦和萧何

  而且在汉承秦制下西汉有着非常厚重的儒家思想以及道家思想,这样就是汉家法周的来历。现在我们所考虑的问题是什么?那就是秦帝国仅仅存在了十四年,那么秦制的问题出在哪里?现实情况就是刘邦在继承秦制的时候,也在思考秦帝国的覆灭原因,所以刘邦是在不断地思考要如何进行改变。这一点在刘邦之后的几代人都能看出问题。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萧何所制定的法度,到了曹参时期未曾变化。另外在汉景帝时期,儒家思想的肯定。

image.png

  窦太后

  先来看一个案例,汉景帝时期有一个人物不可忽视,这人就是窦太后。窦太后身为一个女性,但是却手段强硬,而且对道家思想的维护到了一定的程度。《史记·外戚世家》当中记载“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可见太后一人左右了皇帝和宗室,不得不去遵循道家思想。其次一些大臣因为反对太后的主张,甚至是遭遇了杀身之祸。在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推行新政,影响到了宗室贵族的利益,窦太后直接责备汉武帝,以至于最后新政不了了之,而且主要人物全部遭罪。其中御史大夫赵绾、郎中令王臧自杀。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强势的人物,汉家法周面前也毫无手段,这里的意思是说刘邦在汉承秦制的同时做了对多方面思想的融合,窦太后因为喜欢小儿子梁王,所以一直想让汉景帝传位给梁王。但是却被周道不得立弟的理由拒绝,可见汉朝并不是只承秦制。另外一个能体现问题的事情就在于刘邦时期的一个复杂问题,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共存关系。表面上看刘邦是为了能够得到诸侯的支持,为了满足自己手下的野心,才被迫无奈选择了分封。但事实上这也不是刘邦的最初想法,刘邦在实现这一点时还想要做到分而治之的概念。

image.png

  西汉地图

  秦朝时期的郡县制太快,导致楚地不满秦制,各个地方的风土民情都不兼容,因此也让郡县制名存实亡。彻底的郡县制却不如刘邦的均线和分封并存,像是在对韩信的任命,原本韩信是齐王,但是在之后却被封为了楚王,理由是韩信是原楚国人,因此能够更了解当地的文化,更能存恤楚众。

image.png

  刘邦

  但是刘邦时期的分封和原本的分封还是有区别的,这也就是对周制的改革,同时也是对秦制的改革,一方面是采纳了分封,但是分封的同时控制了地方的行政权,部分官员要中央直接任命。另外在刘邦后期消灭了异姓诸侯之后,进一步地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也就是定下的盟约,非刘氏不可封王。但是这有没有隐患呢?虽然刘邦及时的控制了诸侯,但是却忽视了对诸侯的经济权把控,另外到了汉文帝时期,开放了私自铸钱的特权,像是汉文帝的宠臣邓通就是靠铸钱发财的。

image.png

  刘邦

  这也就导致了后来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因此在平定了七国之乱后,进一步又削弱了诸侯的权力,直到后来汉武帝开始独尊儒术,并且实行推恩令才慢慢转为全郡县。(实际上一直都不彻底)所以本质上来说汉朝的制度更像是大融合,即有道家思想,还有法家、儒家并存,追踪先法则是有秦有周,足见汉朝法令的复杂程度。所以汉承秦制只是一个大概并不是汉制的全貌,西汉也不是按部就班地使用秦制。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