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古时候王朝是如何养老的

  对古时候养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时候养老到底是什么样的?古时候有着什么样的福利制度?

  直到19世纪80年代,德国才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养老金制度,那么在频频战乱的古时候,人们都是怎么养老的呢?

  在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孝一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诗经·大雅·既醉》里说:“孝不匮,永不尔类”,孟子也曾说“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除了各种警示名言和孝子故事之外,在各朝各代的制度上,也在鼓励孝道,丝毫不敢怠慢。

image.png

  在周朝就有“乡饮酒礼”这一习俗,其中的一种乡饮酒就是一种普及性的道德实践活动,《礼记·射义》提及:“乡饮酒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由地方官主持,请六十岁及以上的长者上坐。由朝廷出面,对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宗族起到示范作用,让乡亲们了解如何孝老敬亲。

  而在先秦时期,在制度上又有了更多的细节,50岁以上的能够获得细粮,60岁以上的能够获得隔宿的肉,70岁以上还有副食,另外还有免费的医疗服务。

  汉朝则是颁发“王杖”,是一种特殊权力的象征,可以自由进出官府,可以在天子道上行走,在市场上做买卖可以不收税,触犯刑律如不是首犯可以不起诉。

  在南北朝时期,梁武帝就在南京开设了“孤独园”,专门收留和赡养一些孤寡老人,赡给衣食,每令周足,以终其身,也就说是不用另外收费的,比现代的还要人道。而这座“孤独园”就相当于那时候的养老院,也标志着社会养老的开端。

  而之后的每个朝代,也都在养老院这一政策中下功夫,唐代的“普救病坊”,最早只是在长安、洛阳,但是慢慢发展到全国各地,到了武则天时期,派遣了朝廷专使管理。

  北宋则是创办了广惠合、福田院、居养院、安济坊等多个养老机构,并把入院老人的年龄放宽至50岁,同时赋予财政支持。

image.png

  最令人称奇的还是清代的“千叟宴”,首创于康熙五十二年,是清代史上最大规模的聚会了,当时康熙为了庆祝六十大寿,特意下旨,让全国1000位老人家来到京城,参加寿宴。

  而到了乾隆时期,更是举办过超3000老人家的宴会,文武百官都称这次千叟宴是“恩隆礼洽,为万古未有之举。”这次“千叟宴”在国家层面上将养老、敬老的提倡推向了高潮,不过据说很多老人家在这次宴会过后,都驾鹤西去了,原因是舟车劳顿,再加上暴饮暴食。

  除了政策之外,每个朝代还颁布了极为严格的法令,来惩罚不孝子弟。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朝,就有法律规定,对不赡养老人、殴打辱骂老人、不给老人吃饱穿暖、老人生病不细心照料的不肖之子,将会面临墨刑、劓刑、剕刑、大辟(死刑)等处罚。

  即使在战乱的春秋战国时期,依旧有虐待老人的子孙,将会被流放或者死刑的法律规定。唐代则是把《孝经》当成了科举制的必考内容,同时规定如果任由父母在家,而自己出远门,则是监牢三年,也就是“父母在不远游”。

image.png

  而后的每个朝代都对于不孝这一罪名,有着非常严重的处罚,很大程度地将中华民族的“百善孝为先”深深地刻在了每个人的心目中。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