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之后,为什么没有帝王再前去封禅了?
说到宋真宗,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古时候封建社会中,“泰山封禅”可以算是帝王的最高荣誉奖了,也可以看作是帝王自己对自己的一次表彰大会,以此来凸显自己的丰功伟绩。如此能够彰显个人功绩的好事,自然是每个帝王梦寐以求的事,但奇怪的是自宋真宗封禅之后,后世帝王就再也无人封禅了,哪怕就算是好大喜功号称“十全天子”的乾隆帝在泰山祭祀之时,都特别强调“非封禅之用”,那为什么宗真宗之后再无帝王前去封禅呢?
洗刷耻辱,真宗封禅
其实封禅是一种神圣的祭祀活动,这项活动的起源非常早,甚至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不过史料明确有关封禅最早的记载是秦始皇,当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举行了次封禅大典,至此以后,这项祭祀活动就被视作了古时候帝王最高的荣誉奖,也因此封禅被历代帝王所喜,秦始皇之后,封禅的帝王有汉武帝等等,最后直到宋真宗便消失了。
公元1004年,北宋与辽发生战争,宋真宗作为天子御驾亲征,提高了军队士气,战争获得了一定优势。后来双方和谈,签订了以宋为兄,辽为弟的“澶渊之盟”,这个盟约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北宋需要每年向辽进献岁币,其他的条件几乎都是利宋的,但陷入思想误区的宋真宗越想越觉得这件事是“奇耻大辱”,为了一改这耻辱的形象,宋真宗决定的封禅,以求来拔高自己的历史地位,为了制造封禅时必须的“祥瑞”,宋真宗与群臣一起演了一场“天书神降”的戏,这就是宋真宗封禅事件的始末,而这次封禅也让这项活动永久成为了历史。
极尽嘲讽,“君臣无样”
封禅对古时候的帝王来说虽好,但想要进行这项活动是有条件的,不是任何一个帝王就能随随便便封的。首先最主要的就是要完成一统,帝王在位时政绩卓著,第二国富民强,起码国库里得充盈,第三就是所谓的“祥瑞”了,“祥瑞”也被视作封禅的“入场券”,意味着上天认可了,正是因为这些条件不好完成,所以宋真宗以前能去封禅的帝王很少,因此这些帝王的历史评价都会比较高。其实宋真宗不知道的是,前几代帝王之所以会获得较高的历史评价,不是因为去封禅才得到的,而是因为具备满足了封禅的条件自然评价就会高,而封禅仅仅只是让评价锦上添花罢了。
据《宋史》记载:“一国君臣如病狂然,吁,可怪也。”
人们对于此次封禅事件的评价是影响历代帝王再无封禅的主要原因,看看史书上对此是怎么评价的。《宋史》中对这次封禅事件的评价可以说是非常糟糕,君无君样,臣无臣样,而宋朝的儒生们也对宋真宗封禅一事极尽嘲讽,什么“取笑当代,贻讥后来”等等。
神圣变闹剧,无人再封
正是这种“君臣无样”的评价彻底摧毁了封禅原本带有的光环,以及那种祭祀时的神圣性,导致后世的帝王,只要一想到封禅这个事,宋真宗的惨痛教训就会浮现在脑海里,帝王重视评价,谁也不想在史书中留下个“君臣如病狂然”的评价,即使是帝王想去,做臣子也会劝诫君王,可以说此次封禅已经让原本一项神圣的活动变成了一场闹剧,好好的一项神圣的祭祀盛典结果被弄成了不伦不类。
既然都知道“天降祥瑞”只是一个借口,为什么别的帝王可以?宋真宗就不可以,其实归根结底来说,无非就是宋真宗的功绩不够,如果真的天下一片大好,或许史书中对此又会是另一种评价,可以说宋真宗错就错在没有认清自己,自欺欺人,以致后世帝王才谁也不愿再去与宋真宗齐名,怕再被人冠上这个“君臣如病狂然”的评价。
从政治功绩方面上来说,宋真宗的确是比不过前几位封禅的皇帝,更何况唐太宗李世民都不在封禅的名单上。但假如说宋真宗不去封禅的话,政治评价应该还不错,原本被他视作奇耻大辱的“澶渊之盟”,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也是值得肯定的,反而是宋真宗认为能够提升他历史评价的封禅,却成了他一生的败笔,对于宋真宗来说,世事的变化无常不过如此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