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公被嘲笑两千多年的原因是什么?
宋襄公被嘲笑两千多年的原因是什么?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如果有人问,孔子姓什么,很多人也许会一愣,难道孔子不姓孔吗?
事实上,孔子还真的不姓孔,孔子姓子,但上学的时候,老师不是说过,子是对孔子的一种尊称吗?
子的确是尊称,但这个纯属巧合,孔子是正根的子姓,来历比周王室的姬姓还要牛,因为这是殷商的姓氏。
冷眼旁观者
当年周武王联合了一大帮小诸侯去攻打纣王,结果牧野之战,纣王被打败,小小的周族这下子来了个蛇吞象,高兴坏了。
对于实力一人很强大的殷商遗民,周人想了一个比较巧妙的办法来分化他们,在殷商的核心区域,派自己的人去那里做诸侯,这就是后来的卫国。
然后把殷商的宗室全部迁徙到宋这个地方,这就是后来的宋国,宋国的地位非常高,是周天子分封的公爵。
连鲁国这种至亲之国,都不是公爵,你就明白对宋国有多优待了,但之所以优待宋国,是把宋国当做是客人看待,也就没把你当做是自己人。
在宋国的周围,安排了一圈姬姓国看着宋国,而宋国也发展出了一套独一无二的防守技术,在春秋所有国家中,只有他有“司城”这个官职,而且大名鼎鼎的守城大师墨子就是出自于宋国。
明白了这层关系,就能理解为什么那个时代,总是能看到编排各种宋国人的段子,像什么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墨守成规等等。
宋国也因为这种奇怪的关系,成了周朝历史的旁观者,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尽管过去了几百年,祖先的恩怨早就荡然无存,但这种记忆和传承,却一直在影响着宋国人,看了太多的治乱兴衰,宋国人比周人更有几分旁观者的思考。
抱大腿的小弟
处在这种环境下的宋国,也只能是默默地发展,过了几百年之后,宋国人慢慢发现,这世道变了,自从周平王迁都洛阳之后,周天子的威望就一落千丈,不管什么样的诸侯,都敢跟天子怼上几句。
尤其是周天子还自降身段,和郑国搞起了交换人质的事情,这对于周天子来说,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随着周天子的式微,慢慢地有些大诸侯开始吞并小诸侯的,而宋国作为一个四战之地,完全没有什么可凭借的,再加上身份有些特殊,因此被欺负那也是常有的事情。
后来齐国崛起,刚开始也欺负宋国,后来宋国觉得齐国很仗义,于是就认了齐国做大哥,自从宋国做了齐国的小弟之后,就再也没人敢欺负宋国了,齐国主持的会盟,那宋国到的最准时,跟在大哥身边,小弟也觉的神气了不少。
宋国这个小弟,真的做得很用心,比如说宋国的国君死了,新君刚刚继位,齐国就要举行后来非常有名的葵丘会盟。
刚继位的宋襄公一听说要会盟,自己老爹的丧礼也不守了,赶紧跑了过去,对于小弟的这份忠心,老大齐桓公也是看在眼里的。
这次会盟确定了非常重要的春秋国际法五大原则,实实在在让齐国的声誉达到了顶峰,而在这次盟会上,宋襄公也有了一个别人没有的待遇。
齐桓公拉着宋襄公的手说,以后我这个太子就摆脱给你了,我死后你可一定要照顾好他,这像极了帮派里的大哥,在给自己最信任的小弟,交代一些自己的身后事,后来的事实证明,齐桓公没有看错人,他拜托的人非常靠谱。
膨胀的小弟
齐桓公在中国历史上那是鼎鼎大名,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春秋时代第一任霸主,那功业不是一般人可以比的。
但如果拉近了看,齐桓公这个人,浑身都是确定,一辈子就做对了一件事,任用管仲为丞相,并且完全信任他。
管仲死后,齐桓公的各种小毛病就开始暴露出来了,关键这家伙非常好色,生的儿子比较作,生前没有做好相应的安排,结果刚咽气,几个儿子们就开始打了起来,并且还把正根的太子给赶了出去。
太子想到了当年自己的父亲,曾经把自己拜托给宋
葵丘会盟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重新确立了宗法伦理制度,为了维护当年定下的规矩,宋襄公决定帮助太子回到齐国继位。
齐桓公也是够可怜的,生前是多么的荣光,死后却是凄惨无比,几个儿子争夺君位,居然都没给老爹下葬,最终齐桓公的尸体都生蛆了。
宋襄公看着这些蛆虫,陷入了沉思,当霸主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道义和礼法都不存在了,那奋斗的价值和意义又在哪里呢?
帮助太子登上君位之后,宋襄公有了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感觉,大哥不在了,现在他这个小弟,要扛起大哥的旗帜,继续坚定不移的维护礼法制度。
宋襄公一直都是以高尚的道德来要求自己,当年还曾经主动让位给弟弟,这比齐桓公这个几个儿子强太多了。
但可惜的是,春秋战国时代,最终能发展出强大实力的国家,都有明显的地缘优势,但宋国自从诞生之日起,就被周边国家包围并监视着,有这种匡扶正义的心是好的,但宋襄公有点忘记自己实力到底如何了。
此心无悔守礼法
宋襄公这个人,对于周王制定的礼法,有着近乎痴迷的维护,他也想学着齐桓公那样会盟,这次约的还有楚国,出发前就有人提醒他要带上军队,但是宋襄公坚决不带部队,说诸侯会盟带着军队不和规范。
结果楚国人带着大军来了,直接就把宋襄公给囚禁了起来,幸好春秋时代的斗争,还没到战国时代的那种血腥,后来诸侯在薄地会见,在鲁僖公的调停下,宋襄公才被释放。
按理说,经过这次教训,宋襄公也该学会了什么叫丛林法则,也该学会了尔虞我诈,然而并没有,宋襄公的心里,依然是礼乐制度那一套,对周朝文化的忠诚,已经远远超过了同时代所有的诸侯。
结果所有人都知道了,在一次作战中,明知道自己兵力少,但坚持不愿意攻击正在渡河的楚国军队,因为这是周礼上的规定。
错失机会的宋襄公被打得打败,而且还受了重伤,一年之后就死掉了,如同宋国经常被人编排段子一样,宋襄公的做法,也是被人一直嘲笑了两千多年。
宋襄公真的迂腐吗,恐怕未必,就像孔子一样,他们都企图恢复社会秩序,重新确定原来的社会制度,为什么就没人嘲笑孔子呢?
在亲眼目的了齐桓公的死状之后,更加坚定了宋襄公的决心,一次战役的成败,根本就不算什么,如果没有稳固的宗法制度,每个人都在活在危机和焦虑之中。
在一个混乱的,道德失序的年代,你选择怎么活,是随波逐流,还是坚定地按照自己的标准去活,是当下很多人都要面对的问题。
或许宋襄公是失败的,但是他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内心活了一生,对内心理想的坚守,在混乱的年代里,最是难得,不忘初心说着只是四个字,但做起来却是千斤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