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朝之所以成为变成“弱宋“与士大夫有什么关联?

  宋王朝之所以成为变成“弱宋“与士大夫有什么关联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会采取“以文治国”的施政方针,并不是在《宋史》中所讲的一样,只是出于“一时之好尚”,而是赵匡胤根据当时立国之初的时代背景、政治状况,才结合当时背景做出最符合当时情况的一个理性决定。但被士大夫集团以各种手段,形成以“偃武修文”、“以文治国”的国策形势确定下来,并且成为宋朝后世君王头上的“祖宗之法”。

  赵匡胤想不到以后的皇帝是一群人在当

  赵匡胤是从唐末、五代割据混战、武夫当政的乱世中以“陈桥兵变”夺权建立宋朝的,为防唐末五代乱世在次出现,维护宋朝的政局稳定,所以将权力重心由武将转移到无法兵变的士大夫手中,根据史书记载可以从中看出武夫当政的时候,各路军阀相互征战让当时成为一个黑暗的时代。

image.png

  《资治通鉴》记载:汴军(即朱温军)每夜鸣鼓角,城中地如动。攻城者诟城上人云“劫天子贼”,乘城者诟城下人云“夺天子贼”。是冬,大雪,城中食尽,冻馁死者不可胜计;或卧未死已为人所呙。市中卖人肉,斤直钱百,犬肉直五百。茂贞储亦竭,以犬彘供御膳。上鬻御衣及小皇子衣于市以充用,削渍松柿以饲御马。

  从上面的记载可以看出,朱温军每夜击鼓鸣角,城中好像在地震,攻城的人骂城上的人是“劫天子贼”,城上的人骂城下的人是“夺天子贼”。这年冬天,天下大雪,城中食物吃完了,冻饿而死的人不可计数,有的躺下还没有死已经被人割肉离骨。市中卖人肉,一斤值一百钱,狗肉一斤值五百钱,李茂贞贮存的食物也用完了,用猪狗供应昭宗的膳食,昭宗在市上卖掉自己及小皇子的衣服以供日用,削松木片浸水来喂御马。

  混乱的时代

  唐自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互相争斗,从藩政权利过大导致破坏从人口就能看出破坏具体有多么巨大,安史之乱是藩镇势力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王朝发动的叛变,也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在安史之乱前唐朝总人口约有5800万,结束叛乱的时候最后仅剩下约2200万,因为战乱饥荒死去了大约3600万。

  安史之乱过后一百多年经过人口缓慢发展,到了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再次开启了五代十国大乱世,直到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据初期宋朝官方统计户口约500万户,人口越1600万,在安史之乱到宋朝的建立这段时间内人口锐减,各地烽烟四起,都是因为各地节度使权利过大导致,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宋王朝的建立者赵匡胤很明显也深知武将的破坏力有多大,面对这种情况,赵匡胤采用了最为柔和的手段来解决这一根本问题。

  杯酒释兵权只是为加强皇权,巩固统治及杜绝唐末、五代十国混乱局面重现的一系列军事改革措施,不是打压武将。

image.png

  一、建立不同于前朝的枢密院制度

  二、内外相维政策

  三、兵将分离政策

  四、立而不设制度

  四、立而不设制度

  五、削夺其权

  五、削夺其权

  六、制其钱谷

  六、制其钱谷

  七、收其精兵

  赵匡胤在建隆二年(961年)通过“杯酒释兵权”的方法解除了功勋武将,削夺藩镇的财权、兵权等各项权力,只是解除了这些武将潜在的威胁,并不杀害有功之臣,而是让他们回家享受荣华富贵,当然了,赵匡胤也并没有真正的打压武将,只是让已经功成名就的武将回家享受去,随后又会提拔一批新的武将,从而杜绝军事力量出现断层的局面。这个问题从北宋周武惠王曹彬身上就能体现出来,“杯酒释兵权”是在961年,曹彬真正发迹是从乾德二年(964年)参与南边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开始的,这里也充分说明了,宋太祖赵匡胤的真正意图。

  宋代建国之初没有像唐王朝有着“关陇集团及山东豪族”作为统治基础,更缺乏重建社会秩序、履行政治职能的人才。有鉴于此,赵匡胤急需获得士大夫阶层对于新王朝的认同和支持,由此可见,既然赵匡胤为了预防唐末藩镇割据剥夺武将权利之后,那必须得得到士大夫阶层的支持之下,赵匡胤重用文臣、礼遇士大夫是出于最正确的政治选择,两权相害取其轻。

  赵匡胤 的“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成为宋朝士大夫集团的尚方宝剑,为了利益,行事无所顾忌,刻意打压武将,导致宋朝军事力量一弱再弱。

image.png

  《宋史·曹勋传》记载:曹勋从燕山逃回,在建炎元年七月到南京,将徽宗所书御衣交给高宗。御衣所书即有“祖有誓约藏之太庙,不杀大臣及言事官,违者不详”。

  程颐曾将“百年未尝诛杀大臣”作为宋朝超越古今其他朝代的理由之一,宋朝君臣承认“不杀大臣”的家法,而且还可以从宋哲宗不许章惇重治元祐党人之语中得到证实:朕遵祖宗遗制,未尝杀戮大臣,其释勿治,可见赵匡胤“不杀大臣”的家法之事确有其事。

  自古都是文武平衡王朝才能展现自己应有的力量,文武兼修才能保证王朝兴盛,但因为士大夫参政而无杀身之虞,其参政之勇气自会倍增,从而导致架空皇权,甚至是绑架皇权。士大夫集团为了自己的利益,从而刻意打压武将,从韩琦喊出的“东华门唱名者方为好汉”杀害功勋大将,以及文彦博的“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就能看出,当时的士大夫集团为了权利是如何的嚣张。

  皇佑四年(1052年),狄青刚被任命为枢密副使时,御史中丞王举正、左司谏贾黯、御史韩贽等人就连连上书说不可,狄青南征归来后出任枢密使,宰相庞籍更是坚决反对。嘉祐元年(1056年),京城发大水,狄青携家搬到相国寺大殿上避水灾,一次穿着浅黄色的袄子在殿上指挥士卒忙活,京城马上风传皇帝坐殿了,欧阳修上书《论狄青札子》和《论水灾疏》,要求宋仁宗外放狄青。

  同年,宰相文彦博也借口流言和士兵对狄青的拥戴,力劝宋仁宗免去他的枢密使职务,宋仁宗觉得狄青功高,又是英雄,心有不舍,就说:“狄青是忠臣”,文彦博却反问说:“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此话无异于说狄青将要谋权篡位,一句话让宋仁宗百口难辨,迫使宋仁宗作出了罢免狄青的决定,安排狄青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判陈州,看似宰相级级别,职务却已贬为小小的州官,士大夫在面对权力的时候,狄青这种老实且一心为国的大将都能逐出朝堂,就更不要说别的武将地位了。

image.png

  宋太祖赵匡胤给于士大夫的礼遇及士大夫充分的参政权力一事,被士大夫集团以“祖宗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并且用来保证士大夫集团的权力,成为士大夫集团刻意打压武将的有利支持,通过这样的手段让宋朝的君主必须表现出宽容态度,士大夫政治地位因此得到了决定性和奠基性的作用。

  士大夫集团虽然使宋朝成为中国古时候政治中文治的顶峰,超过了汉唐,但大宋一朝,与其说是皇帝掌控整个国家,不如说是士大夫掌控着,“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当一个王朝被一群人控制的时候,看似光明的环境背后黑暗正在伺机而来,就算这群人当中还有少数清醒之人,但必定要被人群湮没,就像“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一样。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