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锦大战中,明军的失败与卢象升有什么关系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为什么小编来说说松锦大战的故事。

  崇祯十一年(1638年)十二月,卢象升以五千断绝粮饷多日的疲兵弱卒迎战十倍于己的敌军骑兵。血战持续了一天一夜,身中四矢三刃的卢象升全军覆没。虽然卢象升成全了自己的忠义,但随着他的战死,几乎所有大明官军心中忠君报国的信念也随之倒下。

image.png

  距离卢象升战死的地方仅五十里就有数万明朝最精锐的关宁铁骑,这支部队的统帅是宦官高起潜。当卢象升陷入重围时,曾派部下前去求援,高起潜竟然置之不理。在卢象升全军覆没后,高起潜慌忙率军逃跑,竟然又一头撞进敌军主力之中,结果遭遇惨败。

  就这样明朝唯一能跟强悍的清兵正面交战的精锐骑兵部队以一种耻辱的方式元气大伤。随着这次惨败一同倒下的还有他们心中忠君报国的信念。此后的他们再也无法像之前那样面对强敌死战不退了。

  离卢象升战死的地方更远一点的地方还有杨嗣昌的勤王军大营。卢象升战死后,在杨嗣昌心中最要紧的大事竟然不是京师安危,而是如何给卢象升按上一个怯战逃跑的罪名。如果要让这个罪名成立,那么首先就不能承认卢象升已经战死。但是杨嗣昌千算万算,偏偏就忽视了还残存在少数大明军人心中的忠义。

  有一杨嗣昌麾下亲兵,名俞振龙,在前往战场得知实情后,坚定的回报卢象升确实已经战死。此举惹的杨嗣昌气急败坏,命人连续鞭打俞振龙三日夜,俞振龙临死前大呼:‘天道神明,无枉忠良’。虽然只有一个俞振龙发出了这样的悲叹,但它瞬间扫荡了几乎所有大明军人心中忠君报国的信念。

image.png

  卢象升战死后,崇祯皇帝为了保住京师只得将刚刚平定中原群寇的洪承畴与孙传庭调来。但是有了卢象升的前车之鉴,二人空有十八万百战强兵,却不敢与敌军一战。眼见敌人在自己的国土上烧杀抢掠,这些士兵们却只能龟缩不前。他们当中肯定会有人疑惑这到底是为什么?而此时肯定也会知晓内情的人回答:‘你们难道不知道卢象升的下场?’明白了缘由,他们中的大多数肯定会陷入沉默,不是为了哀悼,而是因为心中一直坚持的信念的垮塌。

  决定一支军队战斗力强弱的因素到底是什么?是纪律、是武器、是后勤、还是战法,这些都不是。在战歌看来,真正决定一支军队强弱的因素只有一条,那就是信念。不管是出于忠君,还是出于守土,又或者是为了报国,只要这支军队心中有了信念,那么就会促使他们自觉的去服从所有能取得战争胜利的因素,就会支撑着他们跟敌人死战到底。但是很显然,卢象升战死后,信念在明军心中已经荡然无存了。

image.png

  当洪承畴率领着那些曾经坐视卢象升战死的关宁铁骑和龟缩不前的勤王军到松山去跟敌军决一死战时,他的败局就已经注定。所以在战役初期,他们还能一鼓作气取得些许胜利。但是当他们得知自己的粮道被截断后,他们那没有信念支撑的士气瞬间一泻千里。明明还有十几万人,明明还能一战,如果他们能以死战到底的决心向敌人发起攻击,他们是有很大几率突破敌军防线的。但是他们硬是自己制造出了一场毫无秩序的大溃退,让自己成为敌军刀下待宰的羔羊。

  这场事关大明国运的松锦决战中,明军败的是相当之惨,此战后,明军再也没有在任何一场重要战役中取得胜利。究其根源,这样的结果从卢象升战死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