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在战国时期地位如何?之后为什么差点灭国
宋国在战国时期是什么地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公元前286年,齐赵两国再度爆发大战,齐军大获全胜,赵国被迫退出了争夺宋国控制权的“游戏”之中,齐国得以控制宋国。
那位穷兵黩武、贪婪无度的齐闵王趁此良机,联合魏楚两国,命大将韩聂与达子率军大举进攻宋国,因此前宋王偃暴虐骄纵,宋国民心离散,齐军很快便攻入了宋国国都商丘,一举灭亡了宋国。
可就在两年之后,齐国却因此遭到了燕、赵、韩、魏、秦五国的围攻,如果再算上打秋风的楚国,齐国可谓是遭到了天下列国的围攻。
那么,战国时期的宋国有着怎样的地位,为何齐国灭亡了宋国之后,便遭到了列国围攻,而后更是险些亡国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当时宋国的地理位置以及基本国情。
据《汉书·地理志》中所写:“宋地,房、心之分野也。今之沛、梁、楚、山阳、济阴、东平及东郡之须昌、寿张,皆宋分也。”
也就是说,战国时期宋国全盛之时曾一度占据现在的河南东部、江苏西北部和山东西南部,面积近十万平方公里,这些地方在历史上都是属于膏腴之地,农业、工商业发达。在当时的宋国,商业尤为发达,宋国的国都商丘、重镇陶丘、彭城皆是极其繁华的商业城市,冠绝天下。
不仅如此,宋国还是华夏圣贤文化的源头,曾长期处于我国传统文化核心地位的儒、墨、道、名四家皆以宋国为主要发源地与传播得,孔子(鲁国人,祖籍宋国)、墨子、庄子以及惠子四人皆出自于宋国。
因此,当时的宋国无论是在工商业还是文化领域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不仅如此,当时的宋国在宋王偃的治下,国力鼎盛,曾东败齐、西败魏、南败楚,而后又吞灭了滕国、重创了薛国,扩张了近一倍的领土,被时人称之为“五千乘之劲宋”。可是,到了后期,宋王偃犯了历史上很多明君都犯过的错误——好大喜功、贪图享乐,使得宋国盛极而衰。
可就算是这样,因为宋国地理位置的特殊,秦、赵、魏、齐、楚五国相互牵制,皆不愿看到对手吞掉了这块肥肉,这才使得宋国在这个乱世之中一直能够得以苟延残喘。
公元前295年,齐国攻入函谷关,重创秦国,迫使秦昭襄王割地称臣,暂时蛰伏了起来。而后,齐国在数年时间里,多次击败赵国,先后攻取了宋国的淮北以及平陵地区。
公元前287年,秦国因称帝而遭到了齐、赵、魏、韩、楚五国的围攻,秦国屡战屡败,损失惨重,秦昭襄王被迫取消帝号,五国联军这才退却。
随着秦昭襄王取消帝号,各国失去了共同的敌人,彼此之间的矛盾彻底暴露,赵国不甘失败,又一次地向齐国发起了挑战,这便就是文章开头说到的那场齐赵大战。
在这一战之后,赵国也被迫退出了争夺宋国控制权的“游戏”,随着秦赵两大强国的退却,魏楚两国无力抗衡如日中天的齐国,而后更是在齐国的压力之下,出兵协助齐国灭亡宋国。
如果仅仅只是这样,没有个带头给齐国找麻烦的人出现,也不至于在宋国灭亡不久便形成了五国联盟。这个带头给齐国找麻烦的便就是那位与齐国有着血海深仇的燕昭王姬职。
我们都知道,燕昭王姬职是赵武灵王在燕国陷入子之之乱时送立的,在这场燕国的内乱之中,因为有齐国的干涉,导致了燕王哙、子之、太子平等人先后遇难,燕国几近亡国,而燕昭王即位之后便一直以亡齐为最终目标,遂有苏秦作为燕国间谍入齐,一步一步地将齐国送入绝境。
燕昭王便趁齐国独吞宋国,引起众怒之时,登高一呼,号召天下各国攻齐,秦赵两国自不用说,肯定是第一时间响应,魏国因为有孟尝君的存在,也很快就响应了合纵,而韩国这个墙头草见有机可乘,也顺势加入了合纵联盟,自此,五国合纵之势形成。
经过了一年多的准备,五国联军在乐毅的统率下,气势汹汹地向齐国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