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是如何兴盛起来的?宋朝的文人如何看待宋词呢?

  宋朝是个一言难尽的时代,明明经济繁荣富庶,军事上却一塌糊涂。靠着几个将领的灵光一现,更是靠着不断地割地赔款,总算是苦苦支撑着半壁江山。封建农业再发达,总是一地鸡毛,仓禀丰实,终为腹中餐。但是,宋朝最得意的文体——宋词,却是永恒不灭的文化遗产,震铄古今,闪耀千年。

  其实,宋词的兴盛,是一件非常意外的事情。这是因为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唯有诗文是黄钟大吕。词作在宋朝,一直被当作市井文化的雕虫小技,不登大雅之堂。然而,宋朝的经济繁华,反而让这种文学形式达到无法企及的高峰。

image.png

  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优秀词人的涌现,给宋词注入了生命和活力。那一首首优美的作品,构建了魂萦梦绕的世界,摇曳千年的智慧光芒。即使到了宋朝最后的时刻,依然出现了蒋捷这样优秀的词作者。只可惜,在他中进士后两年,蒙元军攻占临安,5岁的皇帝宋恭宗被俘退位。再过了三年之后,崖山海战失败,陆秀夫抱着末代皇帝赵昺跳海自杀。

  蒋捷不是当不了官,以他的才华,接受元朝的邀请,谋求个职位并不成问题。然而,他心爱的祖国,就是被元朝所灭。作为文人,他不能报国,不能尽忠,却也不愿意将平生所学献给元朝。怀着亡国之痛,他隐居不仕,写下了很多悲凉清俊、萧寥疏爽的作品,尽情怀念祖国。这首《一剪梅·舟过吴江》就是如此: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image.png

  作者在上阕描写自己的处境,怀着忧伤的心境,处处流露出无可奈何的伤感。乘着小舟飘至吴江,两岸有着无数的酒肆,喧嚣依旧,也只有烈酒才能平复心情。小舟在行驶中,酒旗在风中摇曳,路过秋娘渡与泰娘桥,想起了当年至此的文人雅士。

  可惜物是人非,虽然景色依然很美丽,心绪却是截然不同。当年的人,可以抒发得意之情,可以慰藉伤心过往。然而,作者却只能凭吊自己的祖国,无心再想它事。此时,刮起了阵阵微风,又下起了淅淅沥沥的细雨,格外令人伤感。

  下阕的情绪则更加低沉,他乡漂泊之中,作者也不断在心中问询,何时才能回到家乡?这一问,彻底将蒋捷的内心问得翻江倒海。他多想赶紧回家,洗净一身风尘,然后调弄银制的笙,再焚上一炷香。这是多年的夙愿,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内心的宁静。

  最后几句是最经典也是最出名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作者以一个“抛”字,写出了时光的无情。它才不管你的爱恨情仇,它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人,匆匆而逝,绝不回头,而且还让人无法追赶。明明樱桃刚刚成书,芭蕉却又开始绿了,一个春天就如此溜走,夏天也要开始了。岁月如梭,莫过如此。

  这首诗看似写的是岁月匆匆的闲愁,却夹杂着作者内心无法言说的痛苦。国恨家仇,即便是漂泊在外,也无法忘却一分一毫。无论是羁旅,还是在家乡,都是无法左右的情绪。这种无奈,让千年之后的我们依然很痛心。它如同一首挽歌,在回忆熙熙攘攘繁花似锦的宋朝,也是在祭奠曾经无数人吟唱的宋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