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真的是重文轻武吗 真相真的是这样的吗
很多人都不了解宋朝军队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欣赏。
宋朝在我国的封建历史上是一个很特殊的朝代,虽然我们称其为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但是自始至终,宋朝都没有完成统一,最遗憾的就是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
宋朝的特殊还特殊在当时,各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环伺其周,而且颇为强大。北方先期有辽国,金国,后期出现了大元,西边有西夏,西南有大理国。可谓强敌环伺,在这样的情况下,宋朝为什么被后人说成“重文轻武”呢?
说起宋朝,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弱”。确实,细读宋史,他确实没有秦汉的霸气,没有隋唐的豪气。宋朝真的重文轻武么?
然而事实并非这样:
宋朝名将迭出
狄青
宋朝319年历史,先后和辽,金,蒙古,西夏车轮战。这个混战时代,英雄辈出,名将数不胜数,多如天上繁星。涌现出赵匡胤、潘美(灭南汉),曹彬(灭南唐后蜀),李继隆(打败辽国耶律休哥)、曹玮,狄青;种师道(八个儿子从军,五世报效国家);折家将、折(佘)太君(女儿,嫁杨业)、杨业为首的杨家将、呼家将、宗泽、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刘錡等名将辈出。南宋后期还出现了孟拱、李庭芝、王坚、吕文德、吕文焕等一批名将。
宋朝养着百万军队
宋朝军队
宋朝不但不“轻”武,而且重武。在整个宋朝时期共举行了118次文科科举考试,但是武举次数也达到了72次。岳飞就是参加武举考试崭露头角的。从这组数据上不难发现,宋朝统治者在高度重视文举的同时,对武举也给予了相当的关注。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据史料考证,宋朝时期,尤其是北宋时期,全国供养着100多万军队(和现在规模差不多),军人的开支全部有国家支出,一名禁军普通士兵一年的军饷为五十缗,达到了一名九品文官的俸禄水准,相当于现在的年薪10万元。北宋一年军费达四千八百万缗,占当时政府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五。而据考证,整个两宋时期,宋朝对外战争的胜率一直保持在70%以上。
宋朝尚武之风非常浓厚
因为两宋对外战争频繁,民间百姓都想通过战功获得升迁报效祖国,所以民间尚武之风非常兴盛。这从《水浒传》中也可窥见一斑。在《清明上河图》中也有对市井练武者的描绘。
在城市里,大大小小的武馆随处可见。而在农村,学武之风更盛。宋朝实施乡兵制,也就是按户籍丁壮比例抽选农民组成民兵武装。所以在宋朝乡村里,老少爷们在庄稼地旁舞刀弄枪者比比皆是。乡兵最鼎盛时,仅陕西、河北、河东(山西)三地就达42万余人。而这些乡兵战力如何呢?北宋末年辛弃疾起兵抗金的故事可见一斑。
既然如此,为什么两宋时期被后人说“重文轻武”。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但这只是一种权力斗争。二是两宋军事上屡屡战败,靖康之乱、岳飞抗金被召回等,屡屡被迫签下耻辱条约,赔钱赔物。三是北宋南宋两朝被外族灭掉。
两个原因造成宋朝军事不强。
首先是宋朝太富了,能用钱解决的事,绝对不用血解决。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著作《世界经济千年史》中推断,公元1000年的时候(北宋咸平三年),宋朝中国的人均GDP达到450美元,公元980年到北宋灭亡前的1124年,总人口从3000多万增长到了1亿2000多万,富庶程度已经超过了20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历史的任何时期,是工业文明之前,整个世界史的巅峰。
这么有钱的王朝,你说在对待外族入侵的时候,会白白了自己百姓的性命么?当权者也明白,你外族入侵不就是要钱么,要地你也不会管啊。(但是一味的忍让和赔钱也助长了外族政权的威风和实力,这是宋朝当权者政治上的不成熟。)
第二个原因就是,宋朝当权者对武官一直存在戒备。从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到赵构13道金牌召回岳飞都可以看得出来。因为宋朝是军官“黄袍加身”夺得的天下,所以其对武官有防备,轻易不把兵权交给武官或者长期交给武官。
因此,所谓的宋朝“重文轻武”的说法值得商榷。宋朝轻的不是武,不是军事,而仅仅是一种对武官的防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