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有哪些会写诗填词,也能上阵杀敌的文臣?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接下来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宋朝被称为“弱宋”。宋朝没有“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气,也没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决心和勇气,宋朝建国之后,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不是向辽国,就是向西夏、或者是向金国进贡。总是花钱买平安。宋朝一直在被动挨打。后来徽钦二帝都被俘虏,北宋灭亡,宋高宗赵构等皇帝偏安一隅,不思北伐。

  宋朝仿佛只有宋词可以媲美唐朝。宋朝仿佛只有会写诗填词的士大夫。然而在宋朝的文臣中也不乏武将,不乏有于千军万马中取上将首级的文臣。

image.png

  戍边御敌的范仲淹。

  范仲淹是著名的《岳阳楼记》的作者。其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千古名句。我们知道的范仲淹是散文家、诗人、词人。范仲淹的文学成就远远不及他的思想、政治成就。他是文臣,同时也是武将。

  范仲淹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他进士出身,历任广德军司理参军,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公元1039年,党项族人李元昊建立西夏。他率兵进犯北宋边境,于三川口大败宋兵,集兵于延州城下,准备攻城。消息传至京师,朝野震惊。

image.png

  康定元年(1040年)三月,因边事吃紧,宋仁宗招范仲淹回京师,担任天章阁待制、出知永兴军。七月,升为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并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担任安抚使夏竦的副手。八月,范仲淹兼知延州。

  范仲淹到任后,改革军队旧制,分部训练,轮流御敌。制定根据“敌之寡众”分别出战的战略。此后,他派兵相继夺回塞门诸寨,修复已破荡的金明寨、万安城等。九月,范仲淹遣将军任福破白豹城迫使西夏军撤兵。范仲淹破敌筑城。修筑青涧城和鄜城,作为军事基地,节省边费。仁宗为这支军队赐名康定军。

  范仲淹在西北期间,提拔了狄青、种世衡、郭逵等人,他们后来成为了北宋名将。

  宋仁宗赞赏范仲淹军事才能,加封为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任鄜延路都部署、经略安抚招讨使。

image.png

  据《宋史》载,范仲淹作品有《文集》二十卷,《别集》四卷,《尺牍》二卷,《奏议》十五卷,《丹阳编》八卷。 北宋有刻本《范文正公文集》,南宋时有乾道刻递修本、范氏家塾岁寒堂刻本,皆二十卷。

  范仲淹不仅仅是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也堪称武将。

  于千军万马中斩将擒敌的辛弃疾。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他是著名的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不仅是一名文学家,还是一名将军。

  辛弃疾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后任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

  辛弃疾出生时,北宋已经陷落。21岁的辛弃疾聚集两千人投入耿京麾下,反抗金国统治。

  辛弃疾于公元1162年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辛弃疾义愤填膺,他率领50多人,袭击有几万之众的敌营。在数万敌军中,将叛徒生擒活捉,并且顺利带回建康。

image.png

  辛弃疾是历史上最勇猛的文人,“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他能在千军万马中,斩将杀敌。他一生都盼望着有机会上阵杀敌“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惜,辛弃疾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他本是武将,却无法带兵打仗,皇帝指给他文官的职位。但是他始终没有忘记收复中原的理想。他只能以诗词言志。辛弃疾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宋朝的武将也不是一介莽夫,而是多有文采。他们上马能杀敌破阵;下马会写诗填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