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以儒治国,虽繁荣昌盛却也因“儒”灭亡!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宋朝的相关内容,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提起宋代,大家对这个朝代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又能想起来这个朝代发生过的那些事情呢?是著名的陈桥兵变,还是狸猫换太子,又或是靖康之耻和泥马渡康王?

  相信大家对宋朝的建国史应该很清楚,在唐末时期,藩王群起割据,宦官独大祸乱朝政,百姓民不聊生,还有不断的农民军起义,种种迹象都显示着唐朝的气数已尽。且在之后这段国家动荡的时期,军人出身的赵匡胤帮助郭威推翻后汉,随后,建立了后周政权。

  郭威在去世之后,他的养子柴荣理所应当的继承了义父的皇位,成为了新一代帝王。

  柴荣励精图治,致力于统一大业,立下了“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壮志。柴荣在位期间,对内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修订礼乐、制度、刑法,使得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地区的经济开始复苏。

  并且,他对外更是南征北战,西败后蜀,收取秦、凤、成、阶四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辽国,连克三关三州。史家更是称赞其“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959年,周世宗柴荣驾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继位。

  这个时候,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虽然,新帝已经上位,但是,新帝毕竟年幼,所以,即使柴荣有恩于赵匡胤,他也不会一直效忠于周恭帝。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周恭帝正带领着众位大臣庆贺新年,却突然收到了一条假情报。

  情报上说,北方的契丹和北汉联兵一起侵犯国家的南部边境。当时,主政的符太后毫无主见,听说此事后,茫然不知所措,最后,问计于宰相范质。范质暗示朝中大将唯赵匡胤才能解救危难,不料,赵匡胤却托言兵少将寡,不能出战。最后,范质只得委赵匡胤最高军权,可以调动全国兵马。

  但没想到的是,在赵匡胤带领军队到陈桥驿驻扎休息的时候,很多军官都在一起商讨出征的事情,这其中,有很多将士都认为周恭帝年幼,所以,自己为这个年幼的皇帝拼命很不值得。以至于,在第二天一早,这些将士就将一件提前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了赵匡胤的身上,然后,一起下跪对赵匡胤高呼万岁。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也正是因为这一夜的兵变,赵匡胤结束了中国古时候近二百余年的分裂与割据,开始了长达三百多年的宋朝统治。

  赵匡胤在黄袍加身之后,先是带兵横扫了后周的残余势力,紧接着,合并了荆湘、西讨后蜀、攻伐南汉、收取南唐。在陈洪进纳土和吴越归地之后,北宋军队更是挥师北进,灭亡北汉,鏖战燕云,举20年之功,圈画了北宋的版图。

  虽然,唐朝的盛世时期可谓是万过来拜,但是,在晚唐时期,国家却变得是破败不堪。而赵匡胤在这种情况下称帝,可谓是压力巨大。好在之后经过两代宋朝皇帝三十七年的改善,最终,使得宋朝的经济发展的越来越繁盛,甚至,直接成为了世界上经济和文化最发达的国家。

  唐朝在盛世时期,人口在八千万左右,但是,宋朝在鼎盛时期的人口已经有了一亿余人。古时候和现代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同,现在人讲究的是简单精炼,用最少的人干最多的事。但是,在古时候却完全不一样,古时候没有先进的机器,所以,一切工作都必须由人力完成。

  因此,古时候人口越多,劳动力就越大,经济发展也就越快。

  与其它朝代相比,宋朝的治国方略,可以用“有得有失”四个字来形容。

  宋朝的皇帝按照皇帝集权、臣僚分权,中央集权,地方分权的原则,来制定各种国家管理制度,从而,有效的维护了国家政治的稳定性,也有效的消除了国家内部可能出现的各种内讧情况。

  在宋朝的时候,虽然,科举制为很多寒门子弟提供了金榜题名的机会,却造就了大量的文官政治,出现了“以儒之国”的现象。虽然,这种治国方式对政治稳定和文化发展都有比较积极的意义,但是,文官的行政效率低下,使得整个社会缺乏尚武精神,连国民都逐渐的从追求文武兼备变成了追求儒雅文官。

  也因为,宋朝的经济发展的非常好,人们不再担心温饱问题,于是,便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也正是因此,宋朝的文化发展可谓是空前的繁荣,这期间,更是出现了一大批名垂青史的文人,像:苏轼、范仲淹、王安石、李清照等文人雅士。

  相比其它朝代,宋朝更像是繁荣时间的一场说不清道不明的春秋岁月。

  总之,宋朝从建国到繁荣乃至落寞,仅存在了三百余年,但是,这三百余年的歌舞升平、落英缤纷,以及种种风花雪月,都被我们记在了脑海之中。不论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还是柳永的千古文章,亦或是苏东坡的奇妙人生,他们的诗句所描绘的场景或是雄伟壮观亦或是翘首顾盼,都让人觉得回味无穷。

  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赵匡胤通过整体民族的文雅化,保证了赵氏一族的身家安全,却导致整个民族失去了安全。“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虽是一首伤春之作,但是,诗人借景抒情,既道出了官场升平之余的闲愁,又暗示了亡国的先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