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期的男子为什么都喜欢瘦弱娇小的女子 只因为一个重要的原因
很多人都不了解宋朝男子择偶标准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欣赏。
毫无疑问,一个优雅的女性其闲静之时就像娇花一般,行动的时候如同弱柳,她们那多姿的形态给了我们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在唐代,杨玉环受尽了唐玄宗的喜欢,可以说是集三千宠爱于一身。根据历史的记载,我们可以大概的推测出:杨贵妃身高1.64米,体重138斤而。
那么,丰腴妖娆的身姿是否是当时时代的潮流,这一点我们就无从得知了。
对比唐宋时期画家的一些作品,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宋朝画家笔下的女子更为瘦弱娇小。此外,李清照就曾自嘲自己“比黄花还要瘦弱娇小”,这虽不能说明宋代以女子比黄花还瘦为美,但是,我们却可以从中窥视出宋人对于女性的审美期待已经慢慢向这一个方向靠拢了。
在宋朝的文人画作里,他们大多描绘出了对女性的这种“期待”,比如:反映人民生活的画作、反映民俗的节令画作,以及表现贵族们的生活画作等等。在这些画里,女性看起来一般都会比男人小一点。另外,宋朝时期对人物的描绘中,还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有意识地增强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和地位的高低,以此来表现出男人对女人的期待。
当然,笔者这样说也是有根据的,主要有以下四点表现:
首先、服饰颜色和款式的差异。
在画中,女人衣服颜色会比男人的更加鲜艳明亮。男人的衣服色调一般以黑色或灰白色为主,而女性的衣服则颜色多样,图案丰富。男装一般以一件长衫为主,而女装则以裙子、长袍和披肩等等为主。
其次、发型上的区别。
画卷中的男人一般会把头发拉到头顶,然后,梳成顶簪或用一顶小黑帽把头发给罩住。而女人和孩童的头发虽然也扎起来,但她们却不戴帽子,而是露出一些头发,然后,用珠宝或者发卡来点缀装饰头发。另外,人们多种多样的发型也代表了他们的身份、地位和阶级。低阶层的妇女在出门的时候一般会头戴一块布,以表示谦虚恭让之意,被人们称为“盖头面帽”。
再者、身体形象的差异。
在描绘女人的时候,人们一般会把女侍描画成仆人、妾室和宫女,而不是妻子。此外,因为男人对女人的期待主要有三种:一个成功的男人身后必定要有女人的服侍;能够服侍男人的女人比起大多数女人拥有更好的形象;男人喜欢貌美和服务一流的女人围在身边,以凸显出自己比女人高一等的优越感。
所以,画中女人的举止动作,一般会被描述得比较拘谨和殷勤。
最后、做事方式和风格的差别。
在儒家礼仪中,列举了很多男女做事的作则,比如:在早晨的时候,男人唱诺问候父母,女人则在一旁说万福;参加仪式时,男人跪地磕头两次,女人则磕四次等等。而在这些准则中,男女做事方式和风格的不同,被儒家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一条原则。
就这样,宋代的画家们用画面表现出了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和地位的不同,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细节,表达了女人必须侍奉男人的中心思想。虽然,这并不能完全塑造人的内心世界,但是,却成功地表达了男人对女人强烈的审美期待和视觉上的追求。
那么,宋朝的画家们为什么会对女人有这么强烈的审美期待和诉求呢?
笔者认为,无外乎这三种因素:
首先、男人审美的变化。
在宋朝,男人对于自身的审美发生了变化,所以,他们希望女人也能随着他们的变化而变化。
其次、男人类型的变化。
在五代和唐朝以前,评判男人的标准是“彪悍”和“刚阳之气”。而到了宋代,由于赵匡胤的政治需要,男人普遍由彪悍大汉向阴柔的文人转变。
宋人认为,作为一个文人学子应该有书香气或者艺术气质,而不是鲁莽、强壮或者不凡的身手。而这,使得男人认为女人应当跟着自己的转型而发生改变,只有女人变得纤细乖巧,才能满足男人对女人的需求和期待。试问,若是一个文弱的书生身边围绕着一群身姿丰腴的女人,这画面在视觉上能够协调吗?所以,画家们在作品中充分展现出了男人对女人的这种期待。
最后、欲望上的暗示。
在宋朝时,士大夫的地位不断上涨,这不仅意味着儒学的复兴,也意味着人们对于年轻貌美、听话和顺女人的需求,所以,男人期待女人的“婉”也就非常合情合理。比如:画卷中描述的服侍男人的女子,要么,是皇帝身边的宫女,要么,是服侍过学者的妾室和婢女。
此外,女人的数量一定比男人多,中心人物一定是男人,而女人只不过是让男人更加愉悦、享受的陪衬。也就是说,女侍容貌的高低和数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彰显着一个男人拥有的权力和地位。如果每个女人都身姿丰腴,那如何证明男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如何让男人获得欲望上的满足呢?
对女人“婉”的审美期待是男人的普遍愿望,宋代的画家们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将其完美地表现了出来,所以,也难怪李清照会在词中说自己比黄花还要瘦小了。
参考资料:
【《宋代文学》、《史记·孔子世家》、《墨子·公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