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期的大臣手里上朝时会有一块板子 这东西有什么作用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10日
82次浏览
对为何宋朝大臣们上朝都要拿着一块板子呢?有何用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不仅是宋朝,清朝之前的朝代,大臣们上朝的时候手里一般都会拿块板子,那玩意儿叫朝笏。
早在先秦时代,朝笏就已出现,当时诸侯们觐见周天子的时候,需要带着朝笏。
在纸张之类尚且没有发明出来的时候,大臣们在朝会上有事情向天子奏报,但有时候可能会突然忘记,于是就需要将其提前刻在一块板子上,而这就是最早的朝笏。
刚开始,周朝诸侯们手上拿着的朝笏都是用象牙之类制造的,但象牙实在珍贵,朝笏原本就是用来记载事情的,所以用完了也就不能够再用,一直用象牙也不太好。
于是后来出现了木头与竹子制作的朝笏,还有各种金属甚至是玉制作的朝笏,但如果不是木材制作的朝笏,成本还是非常高的,因此很少会出现,几乎都是身份非常高贵的人才使用。
久而久之,使用朝笏成为了古代大臣们的一个习惯,而且还出现了专门装朝笏的袋子,称作是“笏囊”,有的大臣说的事情比较多,往往还需要带好几块朝笏。
因为朝笏使用得多,后来朝笏成为了一种象征,古人将在朝廷里任职的人称作“执笏”,而且手执朝笏在朝堂上,也表示对于君上的尊敬,还有臣子的恭顺,这是一种古代礼仪。
宋朝的时候,文人士大夫的地位达到巅峰状态,而这个时期大臣们上朝同样带着朝笏,而从唐宋开始,朝笏主要就是一种身份与礼仪的象征,很少会再有人将其作为备忘录使用。
使用朝笏的习惯从先秦一直延续到了明朝,清朝入关后,剃发易服,朝笏与清朝的服装实在是不搭配,而且清朝大臣动不动就跪,拿着朝笏的习惯也由此被废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