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对外关系之:宋金交聘礼仪是怎样的?

  宋朝对外关系之:宋金交聘礼仪是怎样的?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宋金交聘是宋朝对外关系的重要部分。宋金两国自北宋遣使金朝协商联合攻辽开始,直到金朝接近灭亡,两国断绝交聘为止,总共维持了长达百年的外交关系。

  自建立外交关系开始,宋金两国之间便是时和时战。总体上来说战争时间较短,和平时间占了大多数。在较长的和平时期,甚至战争时期里,两国之间保持了各种形式的联系。其中交聘是宋金两国之间最重要的联系。

  宋朝由于军事的弱势在外交上也处于被动地位。出于对国家尊严地位的争取,在和平的主基调下,宋朝在长达一百年的时间里围绕交聘的礼仪不断努力,形成不同时期的交聘礼仪。

image.png

  交聘历史由来已久,普遍认为交聘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诸国之间按照一定仪式制度互相遣使,制定盟约,是一种相对平等的外交关系。

  宋朝的对外关系中,宋辽及宋金的交聘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这种交聘制度的形成是因为两国最终在战争上形成相持对峙,双方都无力消灭对方,形成了长期的、相对稳定的和平时期。在长期的和平时期,两国通过交聘互相遣使往来交流。

  在宋金建立交聘制度之前就有长期的宋辽交聘。

  宋辽交聘

  宋辽交聘关系建立于澶渊之盟之后:“宋与契丹约为兄弟之国,凡生辰及正旦及大丧大庆,辄有信使往来,如古诸侯之交聘,非蕃国比也”。澶渊之盟正式确定了两国的边界,并互相派军戍守,此后两国之间维持了长期的和平,彼此遣使交流。

  在这种前提下建立的交聘关系,宋朝除了每年要向辽朝进贡银绢岁币外,在外交上还是对等的地位,这一点在澶渊之盟的内容,以及后期的国书的称呼以及交聘礼仪上可以看到。在这种对等的前提下,两国交聘往来频繁,维持了相当高的规格。

  宋金交聘

  宋金沿袭自宋辽交聘制度,建立了相互沟通的外交关系。但是基于宋金和战相间的情况,宋金的交聘礼仪又区别于宋辽交聘,在长期的时间里不断做着调整,形成了阶段性的变化。这个时期的宋朝对金朝关系,不再是谋求上国对番邦,乃至夷狄的关系,而是辛苦维持平等的外交关系。这一努力持续于宋金交往的整个时期,是宋朝对金朝战争之外的和平争取国家利益的努力。

  宋朝对两国的交聘往来相对于以往的对外关系,是一种相对对等的国际关系。通过交聘往来,宋朝与周边国家密切联系,频繁遣使往来,也为两宋了解外国创造了机会。通过对周边国家的了解,宋朝能够清晰地看到彼此优势,从而可以重新定位自己,建立正确的对外关系策略。

  二、宋金交聘的几个历史阶段及交聘礼仪变化

image.png

  宋金交聘制度在和战的基础上分为几个主要阶段。战争之后和谈,确定一次交聘礼仪,中间虽争执不断,但是基本不会有太大变化,直到下次战争迎来再一次交聘礼仪之争。

  在两国交聘中,宋朝派遣金国的使臣主要分为常使与泛使。常使是固定在每年的正旦生辰时派遣的使臣,主要为礼节性。泛使也叫国信使,指宋朝有要事与金朝相商临时派遣的使臣,是事务性的。常使与泛使的派遣,根据具体任务的不同各有专用名称。其中宋朝对交聘礼仪的争取主要是通过国信使来完成。

  平等阶段

  两国维持平等外交关系是从北宋联金攻辽开始,直到宋金战争爆发结束。

  宋金初次建立正式联系是从公元1118年,宋朝遣使赴金商议联合攻辽开始,初期的接触没有正式国书,以口头交流为主,所以也谈不上详细礼仪。第二年,宋朝正式遣使赴金,开始商议对金称呼。最后确定正式的外交文书用诏书形式,以君臣定义宋金关系。

  金朝对宋朝的态度非常不满,于是扣押使者半年之久。后经过金朝争取,在1120年宋朝再次遣使赴金,两国签订海上之盟,初步确定双方平等地位,互相都用国书往来。

  宋金正式讨论交聘礼仪是从1122年开始。金国开始对交聘礼仪提出要求,要求沿用宋辽交聘礼仪。第二年,金朝同意宋朝赎回从辽朝占领的燕京,同时双方确定了交聘礼仪,基本继承了宋辽交聘礼仪,只是没有以兄弟称呼两国关系。

  此后两国的交聘在各方面都是以对等的方式进行,双方称呼对方以及自称都是皇帝,比如宋对金的国书上称:大宋皇帝致书于大金皇帝阙下。金朝的回书也是一样称呼。在接受国书上的礼仪也是平等对待,金国使者捧书匣进入殿前,跪于殿下进书匣。宋朝阁门使跪接书匣,然后捧书匣升殿,授于内侍都知,内侍都知启匣取书以授宰臣,宰臣宣读国书。金国方面礼仪也是如此。这种平等状态持续到金朝攻宋。

  称臣阶段

  金朝打败辽朝之后,很快对宋朝发动了战争。金朝对宋的战争改变了两国平等的交聘关系,宋朝开始向金朝称臣,金朝和宋朝进入君臣关系时期。

  1125年,金太宗开始攻宋,平等的交聘关系被打破。金朝第一次攻宋,包围宋都开封。宋朝开始主动向金朝称侄,以伯称呼金朝。第二年,金朝二次侵宋,攻破北宋首都,宋朝以向金朝称臣和议而不得,宋朝君主直接被金人掳走。

  1127年南宋建立后,金国持续侵略,意图灭宋。赵构乞求向金国奉表称臣,以求金国退兵。金国置之不理。

  直到1137年,战争天平开始向宋国倾斜,南宋稳住了形势。金朝在意识到不能灭宋的情况下同意讲和,随后派使者持诏书赴南宋。金使要求所过州县及宋朝的迎接使臣以应天子诏书的礼节对待。金朝使者在面见宋朝皇帝时,也要求改为东西对面而坐,将宋朝皇帝置于等同金朝臣子地位。在递交国书的仪式上,最后也是争执不下,最终由宰相秦桧亲自接诏书。接受国书的礼仪变得不平等。

  到1141年,金国同宋朝签订绍兴和议。宋朝对金朝的外交文书改为“表”,并开始以宋帝,下国自称。接受金国诏书的仪式也改为金朝使者北面立于宋朝皇帝榻前跪进国书,宋朝皇帝则要降榻亲自接受诏书。金朝方面则保持原来不变。金朝和宋朝在外交上正式确定君臣关系。

  互为叔侄、伯侄阶段

  两国君臣关系持续到1164年的隆兴和议之前。

  金朝对两国君臣关系依然不满,希望能彻底灭掉南宋,于1161年再次侵宋。然而这次攻宋战争以金朝失败结束,金朝皇帝也被部将杀死。随后金朝新皇帝金世宗要求依然延续按绍兴和议确定的君臣外交关系。

  宋朝内部希望借此有利时机改变双方不对等的关系,于是宋金两国爆发一系列外交争执。然而一番争执下来,宋朝始终没能改变奉表称臣的状态。宋朝意识到外交手段无法改变宋朝地位,于是希望通过战争方式收复失地以及改变称臣的外交状态。这场战争称为符离之战,结果以宋军溃败告终。宋金在1164年(隆兴二年)议和,称为隆兴和议。

  隆兴和议为宋朝争取到一定地位的提升,两国改君臣为叔侄之国,地位对等。宋朝给金朝的交聘文件也由表改回国书,但是在实际的礼仪:互相的称呼,以及如何接受国书上还是不平等的。宋朝国书上自称仍然只能是宋皇帝,不是大宋皇帝。在接收国书的仪式上一直保留了宋朝皇帝亲自起身站接国书的礼仪。

  倍感屈辱的宋朝君臣不断试图争取平等的外交关系,双方在交聘礼仪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博弈。宋朝再三遣使金国,请求更改交聘礼仪,并在迎接金使的过程中抢夺国书。宋朝一意改变交聘礼仪的行为遭到金国极力抵抗,最终在金朝坚持下,宋朝没能改变不对等的外交关系。

  到1206年,宋朝再次发动北伐战争,北伐失败。宋朝请求议和,金国要求以君臣相称方可议和。在宋朝的努力争取下,最终改叔侄为伯侄并增加岁币,两国签订和约,称为嘉定和议。嘉定和议使金宋两国以叔侄之国,变为伯侄治国,地位略有下降,其他交聘仪式不变。

  这种关系一直持续到1218年金国灭亡前期,宋朝拒纳金使,两国断绝交聘。

  宋金交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接触时的平等对待,战争爆发后完全不平等的君臣之国,以及以后表面平等实际低人一等的叔侄,伯侄之国。在不同阶段交聘礼仪不断发生着变化,宋金双方围绕着交聘文书形式,接国书的礼仪等不断的发生外交斗争。

  从宋国关于交聘礼仪的不断争取看到了宋朝在外交上的努力,但是最终通过外交手段没能改变不平等的地位。可以说宋金交聘是两国战争的延续,两国地位在军事斗争中已经基本确定下来。

  中国古代王朝对外关系往往是一个庞大的中央帝国与周边“夷狄”的关系。这种关系中,中国王朝始终以天朝上国自居。宋辽,宋金之间的交聘关系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不多的多国政治时期,交往双方以相对平等友好的方式进行了外交联系。

  两国交聘礼仪非常严肃,涉及国家尊严,地位,因此对每个称呼,每个仪式的细节宋朝均做出了不断的争取。虽然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但也反映了宋朝在战争之外争取国际地位,维护国家尊严的努力。这也体现了宋朝在外交手段上的成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