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游牧民族为什么突然变强了?蒙古一石碑道明宋亡的真正原因!
今天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蒙古一个石碑的秘密,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唐、宋、元、明、清,“元”和“清”的出现,说明:唐朝之后,游牧民族变猛了,可以完全灭掉中原农耕王朝了。那么,唐朝统治时期,游牧民族究竟经历了什么,他们又为什么变强了?是武器传入、科技发展、文化传播?那为何其他朝代,没有出现游牧民族,脱胎换骨的情况。蒙古出土的唐代石碑,上面的突厥文字,写出了游牧民族对汉人的看法,也说明了北宋灭亡的真正原因。
这块蒙古出土的石碑,叫作阙特勤碑,出土于19世纪,是唐玄宗时期的遗迹。在俄国、丹麦、中国学者,多方努力下,碑文最终被破译,它的内容非常有意思。阙特勤碑的背面,写的是唐玄宗对阙特勤的悼词;石碑的正面,则是突厥人的文字;正反两面的内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且特勤,可汗之弟也,可汗,犹朕之子也。父子之义, 既在敦崇;兄弟之亲,得无连类。俱为子(按:曾植乙在此。依字数计,第九行多止于俱字)爱,
再感深情。
这段文字就是背面,唐玄宗悼词的一部分,并没有太多的新意。主要是说:阙特勤,是可汗的弟弟。可汗,就像朕的儿子一样……在唐玄宗看来,唐朝对突厥,是有着道统上的压制的。而且,唐玄宗对游牧民族,还是汉代以来“以夷制夷”的那一套,基本没有变化。
“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鬭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训遂抚养其中少年勇者数百人,以为义从。
也就是,利用恩义,感化部分游牧民族。从这些,收到好处的游牧民族中,招募青壮,名为“义从”。打击其它游牧民族,保持北方大草原,长期的分裂与平衡,以此维护汉地安宁。也就是,唐代对游牧民族,态度没有改变。可突厥人,是这么看待唐朝的:
正是待在这里,我与汉人建立了友好的关系。
他们给予我们大量的金子、银子和丝绸。汉人的话语始终甜蜜,汉人的物品始终精美。利用甜蜜的话语和精美的物品进行欺骗,汉人便以这种方式令远方的民族接近他们。
碑文中的突厥文字,先是说明了,突厥鼎盛时期的疆域。然后说,鼎盛的突厥,和隋唐汉人缔结友好关系后。汉人用丝绸、金银、瓷器、甜言蜜语,吸引草原部族南下,靠近汉人。
当一个部落如此接近他们居住之后,汉人便萌生恶意。 汉人不让真正聪明的人和真正勇敢的人获得发展。
然后,当草原部落,接近汉人之后,汉人又会非常忌惮,限制他们中聪明人和勇敢之人的发展。这段突厥文字,基本表明:突厥人,大致了解了,使用上千年的“以夷制夷”策略。汉人先用丝绸、金银,吸引部分草原部族过来。然后,利用这些部族的聪明人和勇士,进攻其他部落。以此,分裂了曾经统一下的突厥,使草原陷入了没落与分化。
当上方蓝天、下方褐土初创之时,人类亦在二者之间生成。在众人之上,我的祖先土门可汗与室点密可汗成为君主。他们成为君主之后,便组织和治理着突厥人的国家与体制。
而且,突厥人对国家和体制,已经有了了解。游牧民族开始明白,他们是一个整体,一个可以统一管理的整体。而这个整体,有区别与匈奴的部族联盟式统治。他们的祖先,远征其他民族,是一种开疆拓土的行为。
由于伯克及普通民众互相不睦,以及汉人的诡谲奸诈,由于他们狡猾地制造了弟兄们之间的分裂,导致了伯克和大众的相互纷争,突厥人遂使他们先前建立的国家走向毁灭。使他们先前拥戴的可汗趋于垮台。原来的老爷成了汉人的奴仆,原来的太太成了汉人的婢女。突厥的伯克们放弃了其突厥官衔。在汉人那里的伯克们拥有了汉人的官衔,并听从于汉人可汗,为他服务五十年之久。
突厥人还明白:是汉人的计策,使得统一的突厥陷入分裂和内斗,进而走向灭亡。突厥的可汗,垮台了;突厥的老爷,成了汉人的奴仆;突厥的太太,成了汉人的婢女。而那部分,投诚的突厥人,为汉人可汗(皇帝)效命50年。大致是指唐高宗时期,设置的北庭都护府。
“我们曾是一个拥有自己可汗的民族,但如今我们自己的可汗在哪里?我们现在在为哪个可汗效劳?” 他们这样交谈以后,就又成为汉人可汗的敌人。
但是,在与他为敌之后,他们未能将自己很好地组织起来,因此再度屈服。
这一段段的文字,无一不说明:突厥已经有了民族、国家意识,游牧民族有了疆土概念,不再单单是掠夺一番就走。而且,他们还懂得了,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基本看清了“以夷制夷”的手段,和统一的突厥分裂的原因。与此相反,汉人还认识不到,游牧民族的发展程度。
宋朝“助金灭辽”,金灭北宋;“助蒙灭金”,蒙灭南宋;这都是“以夷制夷”的延续。汉人王朝,对于疆域之外,情报能力的欠缺,吃了大亏。从唐朝灭掉的突厥,游牧民族就有了统一的观念,与疆域的概念,和总结历史教训的能力。这些都是唐代之前,游牧民族所没有的。这也是唐、宋、元、明、请,“元”、“清”脱颖而出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