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执掌大权后,为什么是先灭蜀汉?
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小说《三国演义》为子尚),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一带)人。司马昭是三国时期的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为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次子、晋景帝司马师之弟、晋武帝司马炎之父。司马昭早年随父抵挡蜀汉进攻,多有战功。正元二年(255年),司马昭成为曹魏大将军,以此执掌大权。感兴趣的网友们和为什么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甘露五年(260年),曹魏皇帝曹髦被弑杀,司马昭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灭亡蜀汉,受封晋公。次年,进爵晋王。
对于司马昭来说,消灭蜀汉自然是其重要的历史功绩。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元263年,魏灭蜀之战开始之前,曹魏朝廷存在先攻打东吴的建议。那么,问题来了,司马昭执掌大权后,为何先灭蜀汉,而不是东吴呢?
一
首先,司马昭之所以先灭蜀汉,而不是东吴,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早在诸葛亮北伐中原的时候,司马昭就跟随司马懿抵挡蜀汉北伐了。虽然当时的司马昭,没能立下什么战功。但是,长期和蜀汉将士交手,自然让司马昭更加了解对方。在此基础上,等到需要一统天下的时候,司马昭选择自己熟悉的蜀汉作为第一站,自然是比较容易理解的选择了。这就像我们考试的时候,比较喜欢做一些自己熟悉的题目一样。
同时,根据《晋书》等史料的记载,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蜀汉将领姜维侵扰陇右一带,征西将军郭淮从长安出发抗拒蜀军,司马昭晋位为安西将军、持节,屯兵关中,调度诸军。郭淮在麴攻打姜维别将句安,长期不能决胜负。司马昭即进军占据长城,南向骆谷设置疑兵。姜维害怕,退保南郑,句安的军队断绝后援,率众投降。司马昭转为安东将军、持节,镇守许昌。对于司马昭来说,成功击退了姜维大军,这更加增添了他日后消灭蜀汉的信心了。
同时,在和东吴的交手过程中,司马昭则吃到了败仗,这就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东兴之战。东兴之战,发生于公元252年(魏嘉平四年、吴建兴元年)十一月;魏国出动15万大军,兵分三路,进攻东吴的南郡、武昌、东兴。其中,东路军以司马昭为都督,领兵7万,直逼东兴。东吴以太傅诸葛恪为统帅,率军4万,迎击向东兴进攻的魏军。魏军战败。司马昭因此战的战败而被削去侯爵,诸葛恪则在吴国的声望达到了顶点。
二
对此,在笔者看来,东兴之战的失利,让司马昭受到了不小的挫折。而这,或许是司马昭掌权后,先进攻蜀汉,而不是东吴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相对于东吴,蜀汉多次袭扰曹魏边境,也成为司马昭优先灭蜀的原因之一。公元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在五丈原病逝后,蜀国后主刘禅加封姜维右监军、辅汉将军,统率诸军,进封平襄侯。公元238年(延熙元年),姜维随大将军蒋琬驻扎汉中。蒋琬升大司马后,任命姜维为司马,多次率领偏师西进。按照陈寿在《三国志》中的记载,公元238年—公元262年之间,姜维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连年征战,蜀汉的国力耗损过度。
对此,在笔者看来,姜维频繁北伐,让曹魏上下不胜其扰,所以,司马昭优先消灭蜀汉,也是希望早一点解决这一困扰。并且,姜维连年北伐中原,已经让蜀汉的国力受到了不小的损耗,再加上后主刘禅宠幸宦官,这导致蜀汉内部出现了不小的问题。对于这一情况,司马昭显然需要加以利用,从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三
景耀五年(262年),姜维率军出汉、侯和,被邓艾所击败,姜维退驻沓中。当时,蜀汉宦官黄皓弄权,更想废掉姜维而培植右将军阎宇。姜维请求将黄皓斩杀,但刘禅不肯,姜维不敢回成都,在沓中种麦。对此,在笔者看来,姜维在公元262年留在了沓中,这导致蜀汉的汉中地区兵力空虚,再加上宦官黄皓胡作非为,这确实加快了蜀汉的灭亡进程。
除此之外,在灭亡蜀汉和东吴之间,消灭蜀汉只需要动用步兵、骑兵就可以了。但是,一旦司马昭打算灭亡东吴的话,则必须准备一支精锐的水师,这样才能突破东吴的长江防线。公元262年(魏景元三年),司马昭提出了“先定巴蜀,三年之后,因顺流之势,水陆并进”,再灭东吴,从而一统天下的规划。在司马昭去世后,晋武帝司马炎从公元269年(晋泰始五年)起,即着手筹划灭吴。
根据《晋书》等史料的记载,公元272年(泰始八年),晋武帝司马炎依照羊祜之建议,复任王濬为益州刺史,旋又加封龙骧将军,都督益、梁二州诸兵马,命其在巴蜀大量建造战船,训练水军。根据《晋书》等史料的记载,晋军所建造的大型战船,长120步,可装载二千余人,上构木城,筑起楼橹,四面开门,船上可骑马驰骋。
后来,司马炎命其加快造船进度。原来王濬在巴蜀只奉令以五六百屯田兵造船,后来又增加各郡士兵一万人,一年就完成了造船任务,使王濬水军“舟楫之盛,自古未有”,为实现“水陆并进”灭吴,提供了重要的力量。值得注意的是,到了公元276年(咸宁二年)十月,晋伐吴的准备基本完成。而到了公元279年,晋灭吴之战才正式开始。
四
最后,非常明显的是,西晋在消灭蜀汉之后,依然需要花费10年的左右,才能完成建造船只,训练水师的准备工作,从而实现消灭东吴的目标。而就当时的司马昭来说,显然不能等待这么长的时间。相对于灭亡东吴,进攻蜀汉的准备工作是比较少的。并且,邓艾等灭蜀将士,在此之前已经多次和姜维交手了,对于他们来说,不了非常了解对手,更渴望通过灭亡蜀汉来建功立业,这也是司马昭优先灭蜀的原因之一。
根据《三国志》、《晋书》等史料的记载,景元五年三月三十日(264年5月2日),蜀汉灭亡和钟会之乱得到平定后,魏元帝曹奂再次下诏拜司马昭为相国,封为晋王,加九锡。咸熙二年八月辛卯日(265年9月6日),司马昭病逝,时年五十五岁,葬于崇阳陵。九月癸酉,司马昭被追谥为文王,葬于崇阳陵。
同年十二月,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司马昭被追封为文帝,庙号太祖。对于司马昭来说,赶在病逝之前灭亡了蜀汉,这无疑是非常关键的。不然,如果司马昭病逝的时候,蜀汉还没有灭亡,这无疑会给司马炎建立的西晋带来较大的压力。当然,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司马昭通过消灭蜀国,无疑为西晋一统天下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