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为什么敢于杀害曹髦 杀了曹髦之后是如何善后的呢

  司马昭杀死曹髦如何善后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要说起来这三国,大家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魏蜀吴三个国家之间,纵横捭阖,以及顶级武将之间的交手了。而三国时期的结束,可以说是以晋朝取而代之而作为结尾的。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司马昭杀曹髦就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了。那么司马昭为什么敢于杀害曹髦,在杀死曹髦之后他又是如何善后的呢?

  首先需要了解一下魏国整体的政治环境变幻。

  说起来在魏蜀吴三国当中,就数曹魏政权的政治谋划最好。而这与曹操在人才方面的任用,有着很大的关系。

  吴国孙家受到世家大族影响过大,蜀国刘家被诸葛亮给削弱了权力。而在魏国,在高平陵之变之前,可以说曹家才是最高的掌权者。其权利基本上不会受到掣肘。

  因为在曹魏势力当中,军权一直就把控在以曹家和夏侯家这两大宗亲氏族的手里面,无论是曹操还是曹丕,都是这个局面。而为了防止宗亲氏族尾大不掉,还以世家大族控制中央的文职,帮助皇帝监视这些宗亲氏族。可以说这样三股势力相互制约的情况下,很好的保证了皇权本身的地位,为了皇帝治理国家而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但是一切都转变于高平陵之变,曹芳因为年纪太小,过于倚重身为宗亲的曹爽。导致以司马氏族为首的世家大族强烈不满,直接就发动了高平陵之变,把曹芳和曹爽给赶下了台。这也就破坏了曹魏势力原本平衡的政治生态环境,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在曹魏政权的后期,出现了司马氏族尾大不掉的局面,皇帝已经形同虚设。

  其次,再来说一说司马昭为什么要杀死曹髦。

  曹芳死后,年纪轻轻的君主曹髦直接就位,还记得当年曹操逼迫汉献帝的操作吗?先封王,后来自己的儿子曹丕就直接逼迫汉献帝退位。不过说起来曹操那通操作还算是比较厚道,把自己家的三个闺女嫁给了汉献帝,至少保全了汉献帝一生无忧。

  不过司马昭显然就吃相比较难看了,他之所以选择杀死曹髦,其实就是因为曹髦是一个很大的威胁。据演义描述:

  群臣皆奏曰:“大将军功德巍巍,合为晋公,加九锡。”髦低头不答。昭厉声曰:“吾父子兄弟三人有大功于魏,今为晋公,得毋不宜耶?

  要说这曹髦也是个血气方刚的少年,哪里受得了这样的委屈。这不一回到宫里面就直接率领自己几百人的卫队讨伐司马昭。不过说起来,这种所谓的讨伐行动,其实就是曹髦不甘心收到凌辱而选择的一次自杀行动。

  果不其然,曹髦前脚采取行动,司马昭的手下贾充就发现了。直接命令宫门守将成济杀死曹髦。要知道这成济作为守卫宫门的武将,保护皇帝可以说是他的职责。可是他居然听从权臣司马昭手下的调遣,直接对曹髦动手了。而曹髦本身就是没什么武艺的君主,自然是无法幸免于难。大魏王朝的皇帝就这样死于区区一个宫门守将之手,说出来都让人寒心。

  最后再来说一说司马昭到底是如何善后的。

  虽然当时大权已经落于司马家族之手,但是改朝换代这种操作完全就不是一蹴而就的差事。在曹髦在位的时候,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大臣对于司马氏族还是有着很大意见的。而司马昭也知道这些人的存在,如果趁着曹髦被杀而上位,肯定会引起很多人最直接的反弹,并不是什么好时机。所以面对曹髦之死,司马昭肯定是要做出善后处理的,不能简简单单的就取而代之。

  那么就只能选择一些替罪羊了。最开始手下的大臣建议司马昭选择下令的贾充作为替罪羊,帮助他度过这次危机。但是司马昭对于贾充比较的赏识,不忍心下令杀死他。从而转而选择了宫门守将成济作为替罪羊。毕竟虽然下令的人是贾充,但是动手的人毕竟是成济,而且成济本身作为宫门守将,最大的职责就是保护好身为皇帝的曹髦。

  但是他最后却是杀死了曹髦,这就给了司马昭料理他的理由。于是成济以背君弑主之罪,被诛灭九族,虽然他一直再喊冤枉,却无人理会,成为了本次事件的替罪羊。

  其实在这次事件当中,曹髦还是太冲动了。他应当学习越王勾践那般卧薪尝胆,等待时机。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直接飞蛾扑火,落得一个身死的下场。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