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与曹操都犯了同样的错误,漏杀了一个人

  说到曹操与司马懿,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桓范,字元则,沛郡龙亢县(今安徽省怀远县龙亢镇)人。延康元年,担任羽林左监。魏明帝时,历任东中郎将、兖州刺史等。高平陵政变(249年)发生后,力劝曹爽挟带皇帝曹芳进入许昌,没有得到采纳,最终被太傅司马懿诛杀。

image.png

  曹操一生中极为著名的事儿,毫无疑问便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凭着强劲的军事力量,获得了事实上的皇权,让皇帝也迫不得已遵从他的命令,虽然他的魏国名义上只不过是皇上所赏赐的封国,但事实上却早已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诸侯王,而曹操自己也是曹魏集团的创始人与创立者。

  曹操往往没有即位,很重要的2个原因,一方面是他作为壮汉大臣的情怀,另一方面是他都还没一统天下。实际上早在封号“魏王”的时候,曹操就会有想过即位,但在军师的劝导下,最后还是决策取得成功一统天下之后再那么干,但是他自始至终也没有一统天下,当然也就没有直到即位的一天。

  但是曹操很毫无疑问早已将天下当作了自身的囊中之物,这从他对司马懿的点评可以看出去:此不是人臣也,他日必乱吾家务事。司马懿就是当大臣的人,换句话说他是要称帝获得天下的人,之后一定会来搅乱家里的事儿,来获得天下啊!曹操早已将天下大事视作自身家务事了。

image.png

  有趣的是,曹操虽然对司马懿有如此的点评,最后却没有干掉司马懿,反倒是干掉了一个以才华出名的天才儿童周不疑。周不疑死的时候才十六岁,曹丕曾经向曹操提议不必杀,可是曹操说“此非汝能够驭者”,就立即将周不疑给干掉了,由此可见他的防患心态是非常强的。

  那为什么没有杀司马懿呢?缘故大约是司马懿那时候主要表现得很老实巴交,对曹操还很有效,因此曹操那时候也就没有杀他,只是惦记着之后拥有适当的机会再去杀他,可是之后就把这个事儿给忘记了,最后才拥有“司马代曹”的事儿产生,司马懿成为了更好地曹魏的大权臣,而他的后代司马炎则完全替代曹魏创建了晋朝。

  从曹魏被司马大家族替代的最后结果看来,曹操没有杀司马懿毫无疑问是一个不正确,而司马懿却也犯了一样的不正确,他也忘记了干掉一个本应由他去杀的人,那便是桓范的孩子桓楷。

image.png

  司马懿夺得曹魏集团的至关重要事情是“高平陵之变”,他率军操纵了全部京都,夺得曹家列侯的兵权,但若是曹家的核心角色曹爽有征求桓范的建议,那么司马懿就彻底不太可能叛乱取得成功,殊不知曹爽纯真地觉得,只需撤兵就可以踏踏实实当一个富豪翁,因此没有征求桓范的建议只是挑选撤兵,最后全族被灭。

  司马懿在了解桓范向曹爽提的提议之后,也是一身虚汗,评定它是心腹大患,马上就一声令下诛灭桓范三族,但是桓范的孩子桓楷却提早跑了出来,隐名埋姓的日常生活,司马懿也没派人去开展袭击,结果桓楷的后代抽出了一个桓温。

  桓温在晋朝异彩纷呈,变成现实意义上的权臣,数次想换掉皇上但最后没有执行,但是他的桓玄最后换掉了晋朝皇帝建立了桓楚,消灭了晋朝。曹魏与司马晋这两个皇朝,都由于创始者的一念之差,造成最后得到了极为相像的结果,令后代唏嘘不已感慨万千。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