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一直被怀疑,为什么却能成为托孤大臣?
司马懿与曹家,是曹操胁迫来的渊源。从建安六年起,曹操就征召司马懿出仕。但司马懿装作患有麻风病,迟迟不肯出山。7年,整整7年,到了建安十三年,曹操放出了狠话——要么出仕,要么就死。听着家中来使,说出“若复盘桓,便收之”的命令,司马懿出任文学掾一职。那之后,司马懿、曹丕,两个同样不受待见的人,有了不解之缘。
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
曹操察觉到,司马懿有狼顾之相,又梦到三马同槽,非常厌恶他。同样,不受曹操待见的,还有曹丕。先有曹冲,后有曹植,曹丕虽为世子,却是父亲责罚的对象。他愤愤不平,我才是世子啊!父亲为何,总是苛责于我呢?
于是,使与太子游处,迁黄门侍郎,转议郎、丞相东曹属,寻转主簿。
两个同样不受待见的人,聚到了一起,司马懿与曹丕,成为了最好的朋友。对曹丕而言,司马懿是聪慧的智囊;也是能干的臣属;更是知心的朋友。大臣们都更喜欢,父亲偏爱、光芒万丈的曹植。对他们而言,曹操喜欢的,就是他们支持的。他们都是曹操的臣子,而司马懿则是曹丕第一位臣子。
魏国既建,迁太子中庶子。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为太子所信重,与陈群、吴质、硃乐号曰四友。
无论情况多么艰险,司马懿总是义无反顾,站到曹丕的一边。这使得,自小缺少父爱的曹丕,感到了发自内心的温暖。他在司马懿身上,感受到了那种无条件的爱护,并深深地沉醉其中了。
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太子素与帝善,每相全佑,故免。帝于是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由是魏武意遂安。
曹操病情越来越重,他也越发忌惮起了司马懿。每次都是曹丕挺身而出,才保下了司马懿。司马懿也会来事,他夜以继日的工作,又时常在病榻前参拜曹操。
及魏武薨于洛阳,朝野危惧。魏文帝即位,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
重病的曹操,看着床榻前,情真意切的司马懿,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是自己过度的鞭策,使得丕儿,格外珍惜这份友谊啊!罢了~罢了~年轻人的事,就让年轻人自己选择吧!或许,是我这个不合格的父亲,多心了吧……
六年,天子复大兴舟师征吴,复命帝居守,内镇百姓,外供军资。临行,诏曰:“吾深以后事为念,故以委卿。曹参虽有战功,而萧何为重。”
曹丕远征东吴,司马懿坐镇许昌。临行前,曹丕诏书中,说他是“萧何”。司马懿笑了,笑得很开心,这就是被信任的感觉吗?
及天子疾笃,帝与曹真、陈群等见于崇华殿之南堂,并受顾命辅政。诏太子曰:“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
曹丕在病榻上,托孤给司马懿、曹真、陈群,他对曹叡说:“此间三公,勿要疑之”!司马懿落泪了,他一生的伯乐兼知己,曹丕永远地离去了。而他要拼尽一切,守护曹丕所要守护的一切。
226年,司马懿于东南,大败诸葛瑾;227年,司马懿奔袭1200里,新城斩孟达;229年,司马懿来到西线,抵挡诸葛亮第三次北伐;230年,司马懿与曹真,反攻汉中;231年,司马懿坐镇长安,抵挡诸葛亮第四次北伐;234年,司马懿于五丈原,送别诸葛丞相;238年,司马懿远征辽东,灭杀公孙渊……
满满的日程表,件件惊天事,司马懿没有辜负曹丕的重托。他用年迈的身躯,像老母鸡一样,死死地护着曹叡。守护着曹丕,想要守护的一切。
有诏召帝,三日之间,诏书五至。帝大遽,乃乘追锋车昼夜兼行,自白屋四百余里,一宿而至。帝流涕问疾,天子执帝手,目齐王曰:“以后事相托。死乃复可忍,吾忍死待君,得相见,无所复恨矣。”
曹叡3天5诏,让司马懿面圣。司马懿见到诏书后,日夜兼程,一夜行进四百里,来到了曹叡面前。司马懿跪在床榻前,哭着问曹叡,究竟患了什么病。
奄奄一息的曹叡,费力的抬起手臂,一只手拉住了曹爽,一只手拉住了司马懿。他将两个手,合在一起,说:我不敢病死,一直在等你托孤。如今相见,再无遗憾了。说完,曹叡的双手,无力地垂落了。
朝议以为前后大司马累薨于位,乃以帝为太傅。入殿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如汉萧何故事。嫁娶丧葬取给于官,以世子师为散骑常侍,子弟三人为列侯,四人为骑都尉。帝固让子弟官不受。
此时的司马懿,仍然是忠心的臣子,曹魏的擎天柱石。朝臣都说,太傅非他莫属,他是曹魏的萧何。司马师当为散骑常侍,子弟三人当封侯,四人为骑都尉。司马懿都推辞了,他拒绝家族子弟,接受这些高官厚禄。
尚书邓扬、李胜等欲令曹爽建立功名,劝使伐蜀。帝止之,不可,爽果无功而还。
曹爽为了立功,一意征讨蜀国,司马懿劝谏无果。他依旧是曹魏的臣子,一个心念国家,高于个人私怨的人。但曹爽的无知,却将曹丕、曹叡,留下的所有恩情,挥霍一空。
曹爽伐蜀,大败而还;曹爽专权,将兵力聚于弟弟曹羲之手;曹爽擅权,将郭太后迁移永宁宫……一切的一切,都是以宗室之身,行窃国之举。特别是幽禁郭太后,不仅使得朝臣心寒,也使得宗室心寒。这就是高平陵之变,曹爽孤立无援的主要原因。
大司农桓范出赴爽,蒋济言于帝曰:“智囊往矣。”帝曰:“爽与范内疏而智不及,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
高平陵之变,曹爽心腹恒范,出城相告。蒋济说:“智囊往矣”。司马懿说:“曹爽与恒范,智谋不可同日而语,不在一个认知层面。驽马恋栈豆,一定不能重用他”。看着离去的恒范,司马懿心中多了几分酸楚,暗道可惜了……
恒范带来了大司农印章,解决了粮草问题;恒范说天子在手,咱们占据大义;恒范说咱们要去许昌,那里有武库、有军马,咱们可以殊死一搏……
结果,曹爽不信恒范,反而相信司马懿心腹,蒋济的一纸书信。恒范慷慨激昂,要殊死搏斗,曹爽却说:“他要做富家翁”。恒范大哭:“曹子丹妙人,怎会生出你这样的蠢儿子”?
司马懿违背诺言,处死了投降的曹爽,恒范被灭三族。从恒范之死,司马懿看到了臣子的悲哀,年迈的他滋生了野心。掌握绝对权力的他,选择性遗忘了曹丕、曹叡的托孤之情,他不再甘心为人臣子。
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再到司马炎,司马家3代4人杰,篡夺了曹魏江山。公元265年,司马懿孙子司马炎,建立晋朝。此时,距曹丕托孤司马懿,为期39年。
曹丕与司马懿的友谊不深厚吗?曹叡对司马懿不够厚待吗?为何司马懿还是夺了曹魏江山?其中关键,只在四字——德不配位。曹爽的种种蠢笨,而又极富野心的行为,不仅消磨了先人留下的情分,也滋生了司马懿的野心。
倘若曹爽有曹真,那样的才干;曹芳有曹丕、曹叡,那样的智慧;司马懿又怎会,篡夺曹魏江山?司马家人才济济,智谋超群,而曹家人才没落,无能亦无智。所以,有了司马家,喧宾夺主的一幕。根基、情分、主客,皆因无智而没。江山社稷,皆因宗族无人而毁。强弱之势,皆因智变,可怜却不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