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死后,为什么姜维北伐还是没能成功呢?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最著名的古典名著之一,是我国老少皆宜的一部历史作品,深刻影响了中国老百姓对于历史的认知。
通过这部作品,三国时期的历史事迹浮现在了我们的面前,也因为这部作品,东汉末年的战乱年代成为我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年代。在这一个时期里,涌现出了非常多的历史人物,像是诸葛亮、刘备、曹操、赵云等人,都因为在那个时期做出了独属于自己的伟大贡献,而被历史铭记,甚至成为了我们现代人疯狂崇拜的偶像。
这些人里,诸葛亮是最独树一帜的存在。在乱世之中,很多人都是靠武力来为自己拼得一份事业,打造出自己的ip。但是诸葛亮不同,他不但是乱世之中靠智谋而立足于天下的政治家,更是当世不可多得的最著名的一位谋略家。可以说,刘备能够有实力成为三分天下中的一大势力,与诸葛亮离不开关系。
诸葛亮出山之前原本就是一个闻名于世的''卧龙先生'',隐于乱世之中,对于物欲横流的世界非常厌倦,因为看到三顾而来的刘备身上有着仁义贤明之心,符合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规划,便决定辅佐刘备,让这位刘氏子孙统一江山。
其实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不在乎功名利禄的人,因为当时的刘备势力非常微弱,只能依附于他人,根本不是一般大势力瞧得上的。以诸葛亮的名声,他完全能够静待曹操、孙权等实力雄厚的政治大家来请他出山。只是心系天下人的诸葛亮觉得这些太过世俗而不愿同流合污。
换句话说,刘备有了诸葛亮的鼎力支持,那就是如虎添翼,而诸葛亮加入刘备阵营,却只能说是屈才了。
不过也正是由于刘备势力微弱,诸葛亮才能把自己的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诸葛亮加入刘备阵营后,刘备的势力便开始如日中天的飞速发展。在诸葛亮的奇谋巧计之下,刘备集团先后夺取了荆州和益州,终于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同时还联合孙吴将最大势力曹魏集团打得元气大伤,最终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与孙吴联合是诸葛亮最开始就定下的刘备集团发展道路,赤壁之战就已经凸显出了诸葛亮这一提议的优越性,但可惜的是,蜀汉成也孙吴,败也孙吴。
原本在赤壁之战后就与刘备集团保持良好关系的孙吴,却联合曹魏,将镇守荆州的刘备集团二号人物关羽活捉杀害,致使刘备集团的实力大损。而失去二弟的刘备怒火中烧,不顾诸葛亮的劝告,派出大军压向孙吴,却被早就埋伏好的孙吴军队打得险些全军覆没。
刘备自此役之后,不久便病逝,剩下的残局,全部交由诸葛亮一人处理。诸葛亮为了完成先帝刘备的遗愿,静候五年,发动北伐战争,却由于种种原因,先后五次都以失败告终。
在此期间,积劳成疾的诸葛亮也不幸去世,将未尽的大业传给了自己唯一的弟子—姜维。
诸葛亮之所以会选择姜维接替自己,原因就在于姜维是后世之辈中不可多得的青年才俊,文曾设计让诸葛亮吃过亏,武又能与老年赵云大战不分胜负,是个文武兼备的人才。
那么巧,姜维在诸葛亮死后,扛起了北伐大业的重任嘛?
毋庸置疑,姜维的确做到了。但是,他只是有苦劳,功劳基本没有,原因在于他后期的战争基本都是以失败告终的。
按理来说,曹魏集团当时最可怕的存在是司马懿,但是当姜维上阵之时,司马懿都已经死了几年了。以姜维的才能,即使不能大获全胜,至少也能逐步吞噬曹魏集团才是。但为何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呢?
这要从姜维在蜀汉集团的地位说起。
姜维虽然是诸葛亮亲传弟子,但是诸葛亮为了让姜维能有足够的精力学习自己的毕生成果,最开始并没有让他担任重要职位,因此,姜维一开始的职位并不高,就算有心做事,也无力。那么,为何到了姜维成为大将军,还是一直在失败呢?
蜀国老将廖化说过两句话,正好能说明姜维失败的原因。第一句话就是说姜维虽然有才能,但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利而不断打仗,加上自己的领兵能力不足,导致用兵过度,适得其反。第二句话则是说原本蜀汉的实力就不如曹魏,姜维虽然聪明,但曹魏的邓艾等人也不输他,这才导致最后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