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和水镜先生司马徽是什么关系?

  刘备在荆州时,遇到了一位精通奇门遁甲兵书战策的高人——水镜先生司马徽。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往下看。

  司马徽向刘备推荐了自己的两个弟子——诸葛亮和庞统,说他们是能认清天下大势的俊杰。在《三国演义》中,司马徽更是把这两人吹上了天,“卧龙凤雏,二人得其一,便可得天下”。后来,刘备得到诸葛亮的辅佐,事业果然蒸蒸日上,离兴复汉室只一步之遥。

  那么,司马徽为什么只把诸葛亮和庞统介绍给刘备,却不把司马懿一并介绍过去呢?不管怎么样,司马懿也算一时俊杰,在后期也一度压制住了诸葛亮的北伐,有识人辩才之能的司马徽为什么会忽略他?

image.png

  司马徽与刘关张。来源/94版《三国演义》截图

  司马徽不熟悉司马懿

  首先,司马懿并不是水镜先生司马徽的亲戚。

  “司马”是当时北方的大姓,同姓不代表有亲属关系,正史中也从未提及司马懿是司马徽的侄子。

  司马徽是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后来受刘表的邀请客居荆州。根据《重修太史庙记》记载,司马迁有两个儿子长临、次观,司马徽是长临的后人,所以司马徽其实是太史公的后代。

  司马懿的高祖父司马钧,为汉安帝时征西将军,曾祖父司马量为豫章太守,祖父司马儁为颍川太守,父亲司马防为京兆尹,世代为官,家族显赫。司马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个“达”字,当时号称司马八达。司马懿是司马防的次子,出生于汉灵帝光和二年(179年)。司马懿的出生地河内,与司马徽的出生地阳翟相隔150多公里。不过,司马懿的祖父司马儁曾是颍川太守,颍川正是司马徽的家乡,所以,司马徽有可能见过小时候的司马懿,但此后肯定再无交集。

  既然司马徽跟司马懿没有什么交集,那么司马徽在举荐人才之时,就没有必要提到司马懿。

  司马徽推荐的庞统,十八岁时就听从叔叔庞德公的建议,去颍川拜访司马徽。庞统来到司马徽家,看到司马徽正在树上摘桑叶。庞统站在树下,抬起头就开始跟司马徽聊了起来,司马徽也一边摘桑叶一边跟庞统侃大山,就这样从白天侃到晚上,两人滔滔不绝,侃的不亦乐乎。摘完桑叶,司马徽从树上跳下来,称赞庞统为“南州士之冠冕”,也就是荆州最顶尖的知识分子,是人中龙凤。

  后来,司马徽移居荆州,跟庞统住所只隔着一条水道,“望衡对宇”。两人近在咫尺,想去串个门,连小船都不用乘,卷起裤腿涉水走过去就行。此后,庞统和司马徽有事没事就在一起聊天,可谓无话不谈。

  再看诸葛亮,他跟司马徽的互动没有庞统那么夸张,而且诸葛亮经常出门旅行,有时一走就是大半年,没有多少时间跟司马徽。但是两人的关系也是亦师亦友,司马徽深知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将来必成大器。

  正是因为司马徽对庞统和诸葛亮熟悉,知道他们二人才干非凡,他才会向刘备推荐。

  刘备当时的情况是,先后依附过公孙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没有自己的地盘。只是顶着左将军豫州牧的名头,领着数千兵卒,驻扎在从刘表那里借来的樊城,手下虽有关羽、张飞、赵云等顶级武将,但文臣谋士都无法与曹魏相比。由于没有顶级智囊,导致他一败再败,颠沛流离。在当时那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刘备的前景看起来非常惨淡。

image.png

  司马懿是什么人?当初,光武帝刘秀靠着世家大族的支持登上皇位,因此优待门阀士族,经过近两百年的发展,至东汉末年,门阀士族已经垄断了东汉王朝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思想意识形态。门阀士族门生故吏遍天下,组织起了一个庞大的关系网,他们凭此就可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最为有名的就是四世三公的袁绍。相反,曹操由于出身不高,虽有权势,但非高门,一直受到轻视。

  尽管河内的司马家族在名望上不算顶级,但也是妥妥的世家大族。以自身家族的声望和人脉,司马懿想要出山,可以说易如反掌。但正因为自身条件优越,所以司马懿选择阵营的眼光很高。曹操早就听说司马懿贤能,强制征召司马懿入仕,但是司马懿佯装患病,无法前往,让曹操相当尴尬。连曹操这样的实力派都请不动司马懿,像刘备这样朝不保夕的,司马懿自然也不会考虑。

  另外,东汉世家大族为了自身壮大,也要谨慎选择支持的对象。如果实在是难以预测各个军阀的未来,那就索性都投资一遍。以颍川荀氏为例,荀彧与侄子荀攸辅佐曹操,荀彧族弟辅佐袁绍,另外太原王氏、博陵崔氏等门阀士族在各个军阀势力都有投资。所以,司马懿要想出山,也得服从整个家族的战略安排。

  我们再看庞统,他的家族在汉末荆州地区是著名大族。不过,庞统父亲的情况在史料中并没有留下介绍,只有庞统的叔叔庞德公在荆州很有名气,但他跟司马徽一样喜欢隐居,做世外高人。荆州牧刘表曾多次派人邀请他为官,甚至亲自前往庞德公家中拜访,但却请不动他。由此可见,庞氏家族到了庞统父亲这一代,就已经没有做官的了,所谓的名列荆州六大家族,也不过是前几代积累出的名声。

  可以说,庞统出身于一个没落大族,以至于他想出名,还得靠司马徽帮助。当年,就是庞德公让庞统去拜会荆州司马徽,在司马徽宣传下,庞统“凤雏”的名声才渐渐传开。之后,刘表任命庞统为南郡功曹,也就是当地县令的佐吏。试问,司马懿需要其他名士的宣传吗?

  不过,即使庞统是庞德公的亲侄子,是司马徽的好学生,刘表也只是给了他一个很小的官职,并没有将他召入幕府。作为一个没落大族之人,是很难挤进荆州的政治核心。由此可见,庞统是多么的不得志。

  再来看诸葛亮,诸葛氏是琅琊望族,其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汉制在郡守下设郡丞及长史,郡丞是太守的佐官。诸葛亮三岁丧母、八岁丧父,有一个不幸的少年时代。诸葛亮及其弟弟诸葛均还有两个姐姐,跟随其叔父诸葛玄,由琅琊至豫章(南昌),又由豫章至荆州,也算是颠沛流离。公元197年,诸葛玄投奔刘表两年后去世,两个姐姐已经出嫁,17岁的诸葛亮便带着弟弟诸葛均开始了在隆中的十年耕读生活。

  诸葛亮深知,自己只有跟荆州地区的世家大族攀上关系,才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于是,他凭籍叔父诸葛玄与荆州牧刘表是故旧关系,加上诸葛家族奉儒守家的良好声明,成功与荆州大族打成一片。此外,诸葛亮娶了黄彦成的女儿黄月英为妻。黄月英的母亲蔡氏家族,也是荆襄一带最为显赫的豪强。刘表初到荆州作刺史时,就是依靠蔡瑁的势力稳定局势。蔡瑁有两个姐姐,一个嫁刘表为后妇,一个嫁黄承彦。也就是说,刘表是诸葛亮内人的姨夫,蔡瑁是诸葛亮内人的舅舅。

  不过,诸葛亮虽然融进了荆州大族,但毕竟不是荆州出身,与他们总是有一层无形的隔阂。所以,在司马徽的眼里,庞统和诸葛亮这种没落家族的才子,非常适合刘备。

  人才自身的诉求

  司马徽为刘备推举人才,还要考虑到人才自身的规划。

  庞统当时已经在刘表手下,不过是个芝麻小官,当时荆州的政局被以蔡瑁、蒯越为首的两大家族控制,庞统没有说话的机会。司马徽深知庞统胸怀大志,肯定不会甘心当一个小官吏,所以将庞统推荐给刘备,等于是让庞统有一个崭新的舞台。而郁郁不得志的庞统,想必也不会拒绝刘备的邀请。

  诸葛亮少年时自比管仲和乐毅。这二位贤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出身低微却被君王信任,有机会倾其毕生才华建功立业。所以,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就是在渴望有一个类似齐桓公、燕昭王那样的雄主。

  从《隆中对》中可知,诸葛亮对当时的各派势力已有成熟的看法。刘表、刘璋等碌碌之辈,他不屑一顾。诸葛亮要创造宏图伟业,可以投靠的英雄,只有曹操、孙权和刘备三人。曹操就不提了,诸葛亮十二三岁时,曹操两次征伐徐州,“所过多所残戮”,给当地老百姓带来惨痛的伤害。年少的诸葛亮也跟随着拖家带口的徐州百姓一起逃难,因此,诸葛亮对战乱的厌恶自不待言。至于孙权,诸葛亮一是担心他“能贤亮而不能尽亮”,二是荆襄集团与长江中下游集团长期存在矛盾与冲突,襄阳士人不太可能得到对方的信任。一个鲜明的例子就是,后来庞统在孙权集团不受重用。

  诸葛亮少年时代就听说过刘备的仁义之名,史载,曹操进攻徐州时,徐州牧陶谦向公孙瓒任命的青州刺史田楷求救。而刘备自高唐任上被贼兵击败以后,也投靠了老同学公孙瓒,此时正好和田楷一起在青州,于是跟着一起前往徐州。当时,刘备自有兵千余人以及幽州乌丸杂胡骑,又略得饥民数千人,陶谦又给刘备丹杨兵四千余人。为了感谢刘备,陶谦还提出把徐州牧职位让给刘备。刘备不但婉拒,还帮助陶谦抵抗曹操,留下了仁义爱民的英名。跟曹操比起来,他的仁义深入人心,当时还在徐州逃难的诸葛亮,自然也不会例外。

  在诸葛亮心中,刘备虽然势力弱小,但目标坚定——那就是兴复汉室,这非常符合诸葛亮心中忠君爱国的儒家理想。刘备手下也没有一流谋士,诸葛亮一去,就可以获得尽情施展才华的空间。

  所以,对庞统和诸葛亮非常了解的司马徽,一方面是在给刘备介绍人才,同时也是在将刘备推荐给他们。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