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抄家时的一个小疏忽 竟然给自己的子孙带来灭顶之灾

  很多人都不了解桓家与司马家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欣赏。

  桓楚是什么? 接盘司马王朝的政权!

  司马王朝为什么会灭亡? 因为桓家!

  桓家与司马家又有怎样的深仇大恨? 抄家之仇!

  既然已经被抄家,恒家为什么可以崛起、灭亡偌大的司马王朝? 司马懿的疏忽!

  以上的四个问题其实环环相扣,像一组漫长的多米诺骨牌,从司马懿企图谋朝篡位开始,第一张骨牌已经悄然倒下……

  第一张骨牌——"高平陵之变"

  自曹丕驾崩后,曹魏朝堂就分为两派,一派为身居高位且足智多谋的司马懿,另一派则为长期掌控尚书台的皇族成员曹爽。

  司马懿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几代为臣,他的心性早已变化,他正在等待一个可以彻底摆脱屈居人下状态的机会——高平陵之变。

  公元249年,少帝曹芳与曹爽一同离开洛阳,到高平陵扫墓。司马懿随即便召集兵马发起政变并火速控制了京都,京都的军权政权也正式归入司马懿之手,史称高平陵之变。

  第二张骨牌——桓范

  桓范何许人也?能人!少帝曹芳即位后,桓范已为大司农,即俗称的国家财政部部长,多次为曹爽出谋划策,人称"智囊"。

  事变之时,司马懿曾想笼络他,甚至已经假传诏书,任桓范为中领军以此"劝降"他。但桓范还是感念皇恩,突破了重重阻碍来到了曹爽的身边,最后一次为曹爽的人生指出一条也是唯一一条明路——带着少帝到许昌、召集兵马全力一搏!

  俗话说的好,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曹爽面对这样直白的"单选题",选择了第二条路,弃权!听信司马懿对洛水发誓、不杀曹家权贵之类的鬼话,决意要保全自己的富贵人生,认罪归降。

  结局丝毫不出意外,曹爽回到京都后没过几天安生日子,就被司马懿以谋逆为名,抄家灭族。曹爽的亲族、亲信无一幸免,而"通风报信"的桓范自然也难逃被诛灭三族。

  京都一时间便是腥风血雨,所牵连者多达五千人,只不过斩草除根至此,司马懿还是疏忽了,他低估了桓范的机警,明知曹爽投降便是死路,又怎会不知抄家灭族惯为清除政敌之妙招呢?桓范百般安排,终于是让自己的小儿子桓楷躲过一劫,也正是如此,桓家得以保全。

  司马懿当然不会知道,自己这样一个小疏忽,会给自己的王朝、子孙带来怎样毁灭性的打击。

  最后一张牌——桓玄

  司马王朝从来不是什么顺遂的王朝,产生于动乱却总是无法彻底平乱,多智近妖的司马懿也未有敢平乱世又善于治国的子孙,因此,西晋伴随着刀光剑影、混乱流血完成了建立和落幕,而后的东晋也在不安与动乱中建立,司马氏不再能够凭借皇权一家独大,各氏族纷纷崛起,其中就包括桓家。

  此时的桓家早就不是只有桓楷一支独苗儿的桓家了,桓楷的孙子桓彝在王朝的动乱中屡立军功,一跃成为东晋功臣;而桓楷的曾孙桓温更是继承了父辈的果敢与智谋,带着血海深仇与家族的怒火在司马氏的朝堂上"张牙舞爪",一如当年的司马懿在曹氏朝堂中,先是把持朝政,掌握军权,再是北伐、废帝改立他人。

  尽管桓温一度玩弄司马王朝于股掌,但他的儿子桓玄并未因此就顺利地坐上皇帝宝座,相反,这场夺权的风波因桓玄的加入而更加戏剧化。

  桓玄虽得父亲喜欢,却并非天之骄子,生而荣华,他是庶子,无法承袭爵位,年少时也曾郁郁不得志,只能凭借家中长辈长年治理荆州而积累下来的威望占据着荆州。

  公元397年,桓玄先是煽动青兖二州刺史王恭、荆州刺史殷仲堪讨伐朝廷重臣,王恭死后则是联合雍州刺史杨佺期等人公然与朝廷叫板。公元402年,风雨飘摇、无权无势的皇帝终于向桓玄发出了应战书,养精蓄锐许久的桓玄带领军队直取京都,司马王朝也就此覆灭,而桓玄也由此建立了桓楚王朝。

  此情此景与当年曹魏代汉、司马氏代曹简直如出一辙,也不禁让人叹一句: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而从司马家篡位之始,这番政权更替也重复地在华夏大地频繁上演。桓楚建朝不过2年左右,在其倒下15年后,打败桓家的刘裕推翻了司马家最后的挣扎统治,建立了南朝中的第一个王朝——宋。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