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不伐蜀有何原因?早期身不由己,后期己不由身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为什么不敢攻打蜀国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这件事得分两个时间段来说,一段是诸葛亮在时,一段是诸葛亮死后。

  一、诸葛亮在时

  诸葛亮在世,都是蜀国采取攻势,魏国处于防御状态,那个时候魏国西部军区的主要负责人是曹真。司马懿能力虽强,但毕竟是异姓,掌握军权难免会受到当权者的猜忌。

  只不过曹真不是诸葛亮的对手,魏帝曹睿才启用司马懿,虽说是启用,也给予了他一定的兵权,但并不完全的信任他。

  司马懿对自己的状况是非常清楚的,所以他表现的是处处小心。给人的感觉是他这个人胆小怕事,惧怕诸葛亮,演义中有个明显的实例那就是“空城计”!

image.png

  在这段时间,魏国由曹真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攻蜀计划。公元230年,魏国大都督曹真上书从子午道进攻汉中,他的建议遭到了司空陈群的反对,认为罚蜀战争耗资太过巨大。但对兴兵伐蜀,魏主曹睿是非常支持的。

  于是曹真就帅军从子午谷出发,命令司马懿经汉水进军。只不过呢可能是没看天气预报,赶上了连续几天的大暴雨,再加上朝中大多数人反对,伐蜀无疾而终。曹真也因抑郁于次年去世。曹真去世后,司马懿才逐渐的掌握西部的军权。

  二、诸葛亮去世后

  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去世,按说这个时候正是大举进攻蜀地的时候,司马懿也上书攻打蜀国。只不过这个奏章魏明帝曹睿并没有同意。曹睿不同意大概是从三个方面考虑的:

image.png

  1、和蜀国连年开战,国力消耗很大,好不容易熬到诸葛亮死了,蜀国消停了,魏蜀边境难得的安静了,曹睿并不想再去招惹蜀国。

  2、蜀国易守难攻,正经的官道,都有险要关隘扼守,没有地图没有内应的情况下很难攻下来。走一些险峻的道路又很容易迷路,像后来魏国的夏侯霸投蜀,就是在大山中迷了路,若不是刘禅派人接应这个舅舅,恐怕他就饿死在大山中了。

  像后来邓艾偷渡阴平这种方案在这个时期也根本实现不了,一来没有人有这个胆量,二来整个蜀国的布防还是诸葛亮生前布置的。最要命的是粮草转运太困难,打蜀国确实是太消耗。

  3、曹睿对司马懿仍然不放心,如果让司马懿帅军打下蜀地,他会不会自立,就像后来钟会那样。这是任何当权者都要考虑的问题。

  在这三个原因中,第三个可能是最主要的,因为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35年,曹睿就将司马懿招到京师,封他做了一个太尉,这实际就是分割了他的军权。

image.png

  公元237年辽东公孙家族叛乱,曹睿一开始并未启用司马懿,后来战事不利,才让司马懿挂帅。平定辽东就打了一年的时间,根本顾不上蜀国。

  到了公元239年正月,曹睿病死,司马懿和曹爽(曹真的儿子)做了托孤大臣。

  曹爽对司马懿这个同僚并不喜欢,处处排挤他,司马懿忙于朝内争斗更是无暇外事,同时这段期间吴国多次北上入侵,司马懿应付东边战事,根本就顾不上蜀国。

  当然在这段期间,魏国对蜀国也采取过军事行动,不过并不是司马懿主持的,而是曹爽。公元244年曹爽帅军伐蜀,这场魏蜀之战,最后被蜀国的守将王平化解。

  此后几年时间,曹爽和司马懿的争斗从来没有断过,在公元249年,司马懿隐忍而发,突然发动高平陵政变,控制朝廷,掌握了军队,俘虏了曹爽(后又将其杀死)。司马家族此时就大权在握,情况就像当年的曹操和献帝。

  权利虽然掌握在手中,但反对声一直不断,司马懿必须坐镇中央,稳固权力,并不敢轻出。直到251年,72岁高龄的司马懿病死。

  所以司马懿不伐蜀是有原因的,早期是身不由己,后期完全是己不由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