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美人的结局的如何,为什么大多数都不好呢?
中国古时候四大美人都有着自己的美丽故事,但是在男尊女卑的古时候,女子大多数时候都是牺牲品,这很辛酸却也非常现实。
众所周知,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被称为中国古时候“四大美女”。千百年来,民间广为流传和议论的,除了她们“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美貌外,还有她们悲惨、曲折的命运。今天,就让我们来探寻一下,这四位美人身上都有哪些辛酸的故事。
四大美人
西施的“卧底”生涯
西施作为中国古时候四大美人之首,她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据史料记载,西施本名施夷光,是春秋末期越国的浣纱女,有倾城倾国之貌。据说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倒映着她美丽的容貌。鱼儿看见她的容貌后,竟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了水底。从此,关于西施的美貌,就有了“沉鱼”一说,并逐渐流传开来。
公元前494年,越国与吴国大战,越军溃败。越王勾践派人与吴王夫差求和后,不得已到吴国做了人质,为夫差驾车养马、打扫宫室。这样低三下四过了三个年头,勾践终得吴王夫差的欢心和信任,最后被放回国去。
回国后的勾践发誓要报此仇。那么,应如何打败吴国呢?大臣范蠡提出三条建议:屯兵,屯田,献美女。勾践采用了这一建议,在屯兵、屯田的同时,又命范蠡遍访全国,寻找美女,好让夫差这个色鬼沉湎酒色,荒废朝政。就这样,有“沉鱼”之貌的西施自然难逃政治罗网,最终被选入宫。
西施进宫后,勾践让大臣专门为她找来“舞蹈教练”以及
“礼仪老师”,对她进行舞蹈、步态、礼仪方面的专业培训。三年后,西施由一名浣纱女出脱成了一位修养有素的宫女,举手投足之间,充满美感。之后,她以“卧底”身份,被勾践进献给吴王夫差。
夫差本来就是个色鬼,见越国送来了西施这一天生尤物,顿时色心蠢动,美得忘乎所以,之后在大约八年的时间里,西施以一个“卧底”的职业素养,勾夫生心、摄夫差魄,把色鬼夫差哄得五迷三道,众版亲离。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带领大军讨伐吴国,吴国大败,夫差自杀。
按说,西施以七八年时间,不仅搞垮了夫差的身体,也搞垮了他的国家,这对越国来说,应该是奇功一件,应该得到越王勾践的厚赏。但事情不尽然。传说勾践复国成功后,竟要身心疲惫的西施“伴寝”;而越国人却认为西施是亡国祸根,最终把她沉于江中。当然,这仅仅是个传说。关于西施最终的结局,史料及民间还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隐居”说。这一说法最早见于东汉袁康的《越绝书》。里面记载:“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而明代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中也有类似说法,认为西施原是范蠡的情人或妻子,吴国覆亡后,范蠡带着西施隐居起来。
二、“被杀”说。传说吴王自刎而死时,吴人把一控怒火都发泄在了西施身上,用锦缎将她层层裹住,沉入了扬子江。这虽是传说,但其似乎有一定的合理性。
三、“落水”说。也许是善良的人们非常同情这位无辜的弱女子,不希望她的结局过于悲凉,便以初唐诗人宋之问《浣纱》中的诗句“一朝还旧都,靓妆寻若耶;鸟惊人松梦,鱼沉畏荷花”为依据,认为吴国灭亡后,西施便回到故乡。在一次浣纱时,不慎落水而亡。此说似乎最理想,可是最缺乏证据。
当然,西施无论是哪种结局,对今的我们来说,似乎没有必要搞得一清二楚。纵观西施的一生,可以说因美得祸。对越王勾践来说,她是“卧底”,是政治工具;对吴王夫差来说,她是玩物。可想而知,作为一个弱女子,西施在几千年前,身心受到的是何等的摧残,内心是何等的痛苦——这一切,她能对谁说?就让几千年之后的我们,成为她灵魂的倾听者吧!
西施
王昭君的“和亲”之路
在了解了“沉鱼”西施的故事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落雁”王昭君的故事。
据史料记载,王昭君原名王嫱,约在公元前52年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今湖北省宜昌兴山县昭君村)。王昭君天生就是个大美人,而且非常聪慧,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尤其弹得一手好琵琶。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的诸多帝王,都有个让人非常讨厌的臭毛病,即不管政绩如何,先将天下美女搜罗到身边,自己享用了再说,当时的汉元帝也不例外。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要摘“美女选秀”,年仅17岁的王昭君便在入宫之列。传说王昭君进宫后,由于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便被他在画像上点了丧夫落泪痣,结果被贬入冷宫3年,没有机会得到汉元帝的召幸。
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向汉朝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在这件事情上,汉元帝还是动了点儿私心。他命画师分别给后宫妃缤及宫女画像,然后从中挑一个长相不太出众的,去应付这差事。
那些妃缤、宫女听说要离开皇宫到北方匈奴地界去,谁能乐意啊?于是都纷纷贿赂画师,希望把她们画得美一些;而唯独王昭君不愿采取这种下三烂手段,结果被画得很丑。同时,王昭君久居深宫,觉得面见圣上无望,便主动要求离汉宫去匈奴。而汉元帝在看过她被丑化了的画像后,想也没想,就一口答应让她去“和亲”。
呼韩邪带着王昭君临行前,汉元帝为他们搞了辞别宴会——这时,汉元帝才头一次见到王昭君,结果心头震惊不小。他没想到自己的后宫竟有如此英貌之人,当时肠子都悔青了。但事已至此,只能忍痛割爱,任呼韩邪那小于捡了个大便宜。
就这样,王昭君在命运之手的摆弄下,肩负重任,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据说,这一路上,马嘶雁呜,使王昭君心绪难平。于是,她拨动琴弦,奏起凄切的离别之曲。天上的大雁听到悠扬的琴声,看到马背上这位美丽女子,都忘记了摆动翅膀,跌落下来。从此,王昭君便得来“落雁”的代称。
据史料记载,自从王昭君出塞和亲后,“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使汉匈交界地带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可以说,王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和睦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匈奴人“饮腥食膻”的生活习惯,使王昭君很不习惯。在她心中,无时无刻不充满着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即使如此,她依然忍辱负重,生儿育女,俨然一个贤妻良母。可是好景不长,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两腿一蹬死翘翘了。此时的王昭君,才二十出头,正值花样年华,对故乡的思念日益深重,意欲回国,于是派信使将自己的想法禀报给了时任皇帝的汉成帝。汉成帝一心只顾自已的江山,哪管她一名弱女子的死活,赦令她学从胡俗。此番情形之下,王昭君只能以大局为重,学从胡俗。当时,匈奴人有一种非常垃圾的风俗,即“父死,妻其后母”。意思是,父亲死后,儿子要娶自己的后母为妻。就这样,王昭君内心带着极大的委屈和屈辱,改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为妻,之后还为他生下两个女儿。
十年后,复株累单于也死了,到地下去找他的父亲。从此王昭君寡居。其间,她经历了儿子因争位而死的痛苦,不久便遗恨而亡,年仅33岁。
正史中记载,王昭君出塞和亲——这起政治联姻,对当时的汉匈外交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对王昭君这个弱女子来说“和亲”之路,她所忍受的委屈及痛苦,又有谁能感知呢?
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
貂蝉上演“连环计”
关于貂蝉的出身,有野史这样交代:其人本胜霍,无名,今山西沂州人。自幼人才出众,聪敏过人,因而被选入汉宫,任管理宫中头饰、冠冕的女官,故称“貂蝉”官。
民间传说中,貂蝉有旷世美貌。据说在一个月圆之夜,貂蝉望月而拜;没想到那玉盘一般的明月竟匆匆隐没云中,再也不肯出来,都说是月中嫦娥看到貂蝉美貌,自愧不如,故而躲藏起来。从此,“闭月”就成了貂蝉之貌的代称。
东汉末年,貂蝉受“十常侍之乱”影响,避难出宫,结果被司徒王允收做义女。当时,东汉朝廷被大奸臣董卓专权,把整个朝廷搞得犹如“公共厕所”一般,乌烟瘴气;同时,他还收有勇无谋、武功盖世的匹夫吕布为义子,让他为自己卖命。这一老一小,老的是“老狐狸”,老奸巨猾;小的是“牛犊子”。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二人联手,为非作歹。他们欲夺权篡位的野心,更是无遮无拦。
此番情景之下,司徒王允见朝中诸多大臣已惨遭毒手,知道自己处境堪优,于是日夜思量要除掉董卓这个老贼,而他的心思被义女貂蝉看破。她向王允进言:“义父若想心安,必除董卓老贼。如果确如小女所言,小女愿助义父一臂之力。”王允听了此话,感动之余,眉头舒展。同时,他也发现义女那“闭月”之貌有着无可限量的利用价值。之后,父女二人便设计出一个流传千古的“连环计”。
为了使“连环计”尽快实施,王允利用一切机会与董卓父子接近。待时机成熟时,貂蝉就先后在吕布与董卓面前登场了。吕布第一次见到貂蝉时,差点流下了哈喇子——瞧这姑娘,面如桃花,身若杨柳,于万般风情中对他低眉含笑……于是,王允趁机将貂蝉许配给吕布。
自此,这头“牛犊子”陷入佳人迷魅,不能自拔;同样,当老贼董卓第一次见貂蝉时。心中吃惊之余,暗自不平:没想到区区一个司徒府中,竟截有如此国色天香……董卓这个“老狐狸”,平日虽享女色无数,但她们与眼前的这位大美女比起来,不过是一堆烂菜叶子。老家伙心中顿时色欲浮动,不能自持。
王允见老贼上套,就顺势将貂蝉拱手相送。后来,吕布见自已的佳人被董卓享用,气得吐血。而貂蝉又是何等聪慧,见一老一小都已主动将脑袋伸入“套”中,便巧妙周旋其间——今日向吕布频送秋波,明日对董卓施以媚眼。如此这般,“套”就紧紧地勒在了董、吕二人的脖子上。
一日,吕布乘董卓上朝时,悄悄到董府与貂蝉私会,并邀凤仪亭相会。结果,此幕被提前回府的董卓撞见。董卓顿时怒火中烧,抢过吕布的方天画戟直刺而去,欲置吕布于死地。吕布见势不妙,夺路而逃。自此,二人由“暗战”升为“明战”。针尖对麦芒,都想置对方于死地。
王允见事情完全在按着自己的计划行进,就抓住机会挑唆吕布:“事已至此,一不做二不休,只有先下手为强,除了老贼,一来可以保全自己性命,二来还可与貂蝉做长久夫妻……”吕布这头“牛犊子”,哪受得了这番忽悠,再加上貂蝉在旁施加“迷魂大法”。就彻底找不着北了。最终,吕布将董卓杀于宫门之前。
不过,杀了董卓的吕布,不过也是其他人盘中的“菜”。他虽然得到了貂蝉,但失去了董卓这个后台,最终不得不为曹操卖命。而曾操生性多疑,怎么可能信任一个手刃义父的主呢?最终,吕布被曹操所杀。据说吕布死后,曾操如法炮制,将貂蝉献给关羽和刘备,想以此来离间这对挑园结义的兄弟。而关羽为了不重蹈覆辙,竟将貂蝉斩于月下。
以上关千貂蝉的结局,不过是民间传说。在《三国演义》中,下邳一役后,吕布被曹操所杀,貂蝉眼随吕布家眷前往许昌,从此不知所终。至于她最终结局如何,书中始终没有交代,现已无从考证。
貂蝉
杨玉环的情事
针对杨玉环,白居易《长恨歌》中如此描述:“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从这诗句中,我们不难体会杨玉环的英貌,确实非同一般。可以说,她堪称大唐第一美女,此后千余年,无出其右者。
据史料记载,杨玉环出身于唐朝蜀州一宦官世家,10岁左右时,父亲去世,她被寄养在洛阳的三叔家。杨玉环天生容貌出众,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精通音律,擅长歌舞,并弹得一手好琵琶。
根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开元二十二年(734),15岁的杨玉环被唐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看中,嫁其为妃。而这时,唐玄宗并没有见过杨玉环。3年后,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病逝,使玄宗整日郁郁寡欢。这一切,宠臣高力士看在眼里——他急主子所急,想主子所想,将唐玄宗的目光引向与武惠妃相似的儿媳杨玉环身上。
开元二十七年(739),唐玄宗第一次见到杨玉环。这一见不要紧,年过半百的唐玄宗竟被杨玉环的犷世英貌迷住了,顿生爱恋之意,想占为己有。但她毕竟是自己的儿媳,这怎么办呢?当然,对作为帝王的唐玄宗来说,此等事情,不过小菜一碟,做起来又有何难!之后,唐玄宗以“孝顺”为名,说要为皇太后祈福,便下诏让儿媳杨玉环出家做道士,并踢道号“太真”,同时让杨玉环搬出寿王府,住进了太真宫。接着,他怕儿子李瑁不乐意,就将大臣韦昭训的女儿许配给他,并立为妃,以此来安抚寿王。过了5年,杨玉环守戒期满,唐玄宗便下诏让杨玉环还俗,并接入官中,正式册封为贵妃,自己养了起来。
据说杨玉环进宫后,日夜思念家乡。一日,她到花园赏花散心,触景生情,声泪俱下,眼泪滴到了花瓣上。她刚想用手去拭,结果手一碰到花瓣,花瓣立即收缩。这情景,被一宫女看见。宫女到处说,杨贵妃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从此,“羞花”就成了杨玉环的雅称。
自从将杨玉环弄到身边后,唐玄宗就有点儿走火入魔。白居易在《长恨歇》中如此描述:“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可见当时唐玄宗是如何骄奢淫逸。
也许唐玄宗对自己抢儿媳的行径心中有愧,因此就以对杨贵妃的宠幸来弥补——可以说,这种宠幸,几乎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他不仅把所有恩惠都施加到杨贵妃身上,就连她的亲戚朋友都被提拔为朝廷要员。这些举动,甚至使民间有了“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的风气。
杨贵妃
就这样,唐玄宗由于宠幸杨贵妃,整天处于声色犬马之中。对于政事,他干脆做起了甩手掌柜——把国政先后交由李林甫、杨国忠把持。李林甫是口蜜腹剑的宰相,任内凭着玄宗的信任专权用事达19年,杜绝言路,排斥忠良。而杨国忠作为杨贵妃的堂兄,使他继李林甫后出任宰相,搜刮民助,致朝政腐败,为日后的“安史之乱”埋下了祸根。
当时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是个野心勃勃的人物。为了使自己仕途通达,他拜杨贵妃为干娘,由此深得唐玄宗宠信,从而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独掌20万兵力,拥兵边陲。这一切,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两人因此交恶。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史思明等人以讨伐杨因忠为名,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此次判乱中,由于宰相杨国忠的无能,最终使长安失守。唐玄宗由御林军护送,带着杨贵妃及一些亲信逃离长安。
据《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唐玄宗一行逃到马嵬坡时,御林军将“安史之乱”怪罪于杨贵妃及杨国忠。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请杀杨国忠和杨贵妃,面对此番情景,无能的唐玄宗也无力回天。最终,杨国忠被乱刀砍死,38岁的杨贵妃自缢而死。
当然,我们现在想来,“安史之乱”不过是当时社会矛盾的集中体现及爆发,绝不可能由杨贵妃而起。这样说来,杨贵妃之死,既有其自取其咎的一面,更有其“牺性品”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