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方军在安史之乱中力挽狂澜 最后为什么会遭到唐王朝重点打击对象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唐朝朔方军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中国古时候历史中,唐王朝的军队完全称得上是一支强大的军队。以唐王朝历史上的安西孤军为例,当时驻守在安西北庭的唐朝孤军,面对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己的吐蕃军队,硬是坚持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而这个历史片段更是成为了唐朝历史的一个缩影。终唐朝二百八十九年的国祚,唐朝军队总体上的战斗力始终都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以至于,唐武宗在位的中晚唐时期,唐朝甚至一举击败了北方强悍的游牧民族。
可历史上的唐王朝因兵势而强,同时也因兵势而衰。公元755年,一场爆发于盛唐时期的边镇叛乱,将唐王朝推向了难以挽回的地步。而也正是在这场叛乱过程中,一支唐王朝的精锐力量开始走进了入人们的视野,这支精锐力量便是于“安史之乱”中力挽狂澜的朔方军。历史上的朔方军诞生于武则天在位时期,当时朔方军的职责主要为应对北方的游牧民族与吐蕃势力的侵袭,这支军队可以说是盛唐时期战斗力最强的军队。
在“安史之乱”中,因外重内轻的军事格局,中原地区的唐朝军力无法更好地应对安史叛军的步伐。其中,在保卫长安的潼关之战中,唐军的羸弱更是被暴露无疑。无可奈何之下,唐王朝只能依仗于一直抵御边患的朔方军来同安史叛军鏖战。
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唐朝的选择是正确的。在郭子仪、李光弼等名将的率领下,朔方军得以克复两京并平定“安史之乱”可见,在“安史之乱”中,唐朝朔方军完全是一个力挽狂澜的存在。但就在这场叛乱被平定后,朔方军也开始陷入了一个低谷期,因为平叛过后的朔方军旋即便成为了唐王朝的重点打压对象。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若想要了解朔方军为什么会受打压,便不得不了解朔方军于“安史之乱”中的存在。“安史之乱”中唐王朝最为接近覆灭的瞬间,无疑是潼关失守的瞬间。当时,在唐玄宗西逃,唐肃宗于灵武克承大统的背景下,唐朝能够依仗的只有两股军事力量,一支是河南地区节度使编练的新军,而另外一支便是以朔方军为基础,加上部分安西军与北庭军等边军为主的军事力量。这样一看的话,我们就能发现,对于唐王朝而言编练的新军显然没有以边军为主的朔方军靠谱,而在这场长达七年的叛乱中,朔方军一直都是唐王朝平叛的主力。
根据《新唐书》中的描述,“安史之乱”中的唐王朝“唯倚朔方军为根本”但这样的情况,在叛乱被平定后旋即便成为了过去。“安史之乱”后唐王朝为了打压朔方军,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而最先打压的对象就是朔方军的军事将领。如名将郭子仪、李光弼在叛乱被平息的前一年,旋即便被唐王朝夺去兵权,而李光弼更是因此郁郁而终。
在削夺武将兵权之后,唐朝马上便对朔方军本身就行了打压,以至于朔方之地被唐王朝分为多份,使得朔方军被割裂。后来为了能够更好的压制朔方军,唐朝更是大力发展神策军,以神策军的强大态势来压制朔方军。由此可见,曾经力挽狂澜的朔方军,在“安史之乱”后马上便成为了唐王朝的“眼中钉”,而出现这样的情况,根本上还是唐王朝害怕朔方军尾大不掉,成为另一个安史叛军。
历史上的唐肃宗的被拥立,其背后主要的力量便是朔方军。这支军队在长达七年的叛乱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同时,也开始展露出了令皇帝担忧的一面来。为了达到平定叛乱的目的,唐朝不得不大量授予节度使职务,而在这些节度使中朔方节度使所掌握的军队实力是最强大的。而在叛乱快要到收尾阶段的时候,朔方军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唐王朝内部不亚于安史叛军的存在。所以,唐朝皇帝选择打压朔方军也是基于这一现实考量。
其次,“安史之乱”结束后,唐朝内部又出现了新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节度使藩镇在叛乱结束后很快开始遍布于唐王朝的每一个角落,这种类似于军事割据的节度使制度,使唐朝陷入了藩镇割据的困局。而在这个历史节点以朔方军为代表的西北藩镇,实力丝毫不亚于“河朔三镇”,对于这样一个肘腋之患唐王朝自然会采取打压的办法。
历史就是这样,这支曾挽救了唐王朝的军事力量,在日后中晚唐的舞台上,陷入了一个被长期打压并且压制的尴尬境地。以当今的视角来看,唐王朝的做法确实有些“鸟尽弓藏”的意味,但洞察历史的深处,便能发现,选择打压朔方军实际上也是吸取了“安史之乱”教训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