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的一道圣旨,差点给清朝皇室蒙羞

  崇德三年、1638年正月三十,一个婴儿出生在盛京皇宫。他的父亲是清太宗皇太极,他的母亲则是永福宫庄妃,也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孝庄太后。福临出生时排行老九,上面已经有了八个哥哥。大哥豪格整整比他大了29岁,早已成长为一个勇猛善战的虎将,也是清朝统治层核心骨干,也是皇太极的潜在继位人,福临本来无缘皇位。

  谁知道世事难料,清朝皇位最终却像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一样,砸在了福临脑袋上。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驾崩,围绕大清皇位继承人的人选,清朝陷入一场险恶激烈的纷争。皇太极长子豪格,与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为了争抢皇位险些刀兵相见,双方寸步不让,一触即发,陷入僵持。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最终,在八旗王公的调解下,双方达成妥协,各退一步,豪格与多尔衮都放弃皇位。皇太极的幼子、年仅五周岁的福临荣登大宝,是为顺治帝。但叔父多尔衮担任摄政王,实际形成皇太极家族与多尔衮家族共掌皇权的局面。年幼的顺治,就在这样一种波谲云诡的复杂局面中成为大清朝入关后第一位皇帝。

image.png

  表面上看,皇太极家族取得了皇位,似乎是这场夺位之争的胜利者。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顺治登基之初,清朝正好处在入主中原的节骨眼上,面对的形势非常险恶,李自成等人的义军、前明残余部队、各地民间反清力量风起云涌,清朝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被打回关外。

  危难关头,摄政王多尔衮独撑危局,费尽移山心力,帮助清朝平稳度过了入关之初最艰难的阶段,并一步步扎下根来,为清朝定鼎河山居功至伟,在清朝军民中的威望无与伦比,小皇帝顺治几乎成为傀儡。孝庄和顺治母子,虽然内心对多尔衮如临大敌,但因为军国大事实在离不开多尔衮,表面上还得想尽办法,千方百计笼络多尔衮,既要让他竭忠尽智为自己效力,还要压制他的谋朝篡位的念头。

  在此背景下,清朝历史上著名的疑案“太后下嫁”应运而生。堂堂皇太后嫁给自己的小叔子,在中原儒家传统观念来看简直离经叛道,荒谬绝伦莫此为甚。但对出身关外游牧渔猎部族的清朝来说,这种事也并非不可能。揆之当时实际情况,孝庄为了保住儿子顺治的皇位,屈身下嫁多尔衮作为一种羁縻笼络手段,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清稗类钞》、《满清外史》中,都专门设立一个章节,记载了太后下嫁的有关资料。其中有一道顺治下发的圣旨,内容是以皇帝的身份“批准”母后孝庄与多尔衮成婚:“太后盛年寡居,春花秋日,悄然不怡。朕贵为天子,以天下养,乃能养口体,而不能养志。使圣母以丧偶之故,日在愁烦抑郁之中,其何教天下之孝?皇叔摄政王现方鳏居,其身分容貌,皆为国中第一人。太后颇愿纾尊下嫁,朕仰体慈怀,敬谨遵行。一应典礼,著所司预办。”

image.png

  如果此事属实,顺治帝这道圣旨简直荒唐不可理喻。他作为孝庄的亲儿子,却说孝庄“盛年寡居,春花秋月,悄然不怡”,“日在愁烦抑郁之中”,语气轻佻,一副活灵活现的寂寞春闺之态,令人哭笑不得。而且身为皇帝却批准母后下嫁皇叔,还声称为了尽孝,并且把圣旨颁行天下,简直给整个爱新觉罗家族脸上抹黑,更是令人瞠目结舌。

  《满清外史》记载,这道圣旨一直保存在清宫档案中。乾隆年间,纪晓岚负责主编《四库全书》,查阅历史档案资料时,无意中发现了这道圣旨。他立即上奏乾隆:“此何事也,乃可传示来兹,以彰其丑乎?”经乾隆批准,这道圣旨被他秘密销毁。但这道圣旨曾经颁行天下,被一些文人野史记录下来,世人才得以见到这道圣旨的内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