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古人是如何打井的呢?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国古代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模式,所以对于中国人对井有着天然的好感,井是人们在饮水问题上从被动到主动的转折点,井是古人智慧的体现,也是人类饮水史上的重大变革。那么“井”的起源是什么?古人如何打井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往下看。
有记载的史料中,发明水井的人是一个叫做伯益的人。这个伯益是尧帝的大臣,不过,据考古文物证实,早在六千多年前的河姆渡时期,人们就掌握了打井技术。在河姆渡古文化遗址内,考古专家发现一个深度大约为1.35米,边长差不多有2米左右的深坑。坑外围近似于一个圆形,但内侧是方形竖井。为防止井壁坍塌,还在井坑中打入四排木桩,形成了个方形桩木墙,这应该就是井的雏形,从井口向下望去就是一个“井”字,可见“井”字的起源,应该是水井方框支架的形状。
现在有专门钻井的工具,古人科技水平落后,他们又是如何打井的呢?最开始开凿水井用的就是一些简单的工具直接挖掘,直到有水源冒出,不过这种不仅效率低,井的深度也很浅。后来随着打井技术的提升,人们开始用辘轳架在井口然后用铁器下挖。挖到一定深度之后要用木头加固,防止塌方。并且不断用辘轳把下面的泥土用竹筐取上来,然后用石头之类的垒砌井壁,最后井口处设置围栏,这样一口水井就大功告成了。在一些相对贫困的农村地区,依然有用这种方法打井的。
周朝时军队内会设立了一个专门负责挖井的官职:擎壶氏。每当军队到一个地方,“擎壶氏”就会负责挖井,以保障军队的水源,并且还会派人把守水井,防止敌人往井里投毒。
虽然现在城市中水井被城市的自来水系统代替,不过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水井依然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水井不仅是一种必需品,它更加融入了文化中,过年贴春联了时候,很多人都不会忘记在井口上贴一张,以表示对井水的滋养之恩的感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