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当时尚有余力,为什么刘禅还是选择了投降?

  对刘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根据王隐《蜀记》记载,蜀汉投降时候“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米四十馀万斛。”

  说明整个蜀汉还有十万多名士兵,除了诸葛瞻率领的成都机动部队在绵竹被邓艾全歼之外,绝大多数部队成建制的保留着。

image.png

  当时有人建议刘禅向东方去投靠东吴,依靠东吴的部队来抵抗魏国。也有人建议刘禅向南方躲入南中一带,将军霍弋在南中一带尚有几万军队能够抵挡魏军。并且这会儿邓艾的部队并不算太多,真真的大军由钟会率领被姜维堵截在剑阁。

  刘禅的儿子北地王刘谌认为父子二人应该继承刘备的遗志,誓死保卫成都,就在此处与邓艾决一死战。但是刘禅并没有听从以上任何建议,而是听从了当时的儒学大师谯周建议,向邓艾开城投降。

image.png

  刘谌看到父亲如此“窝囊”,深感屈辱,于是在祖父刘备的庙前大哭一番,杀死自己的老婆儿子,然后自杀,誓不作投降者。

  汉晋春秋曰:后主将从谯周之策,北地王谌怒曰:"若理穷力屈,祸败必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后主不纳,遂送玺缓。是日,谌哭於昭烈之庙,先杀妻子,而后自杀,左右无不为涕泣者。

  刘禅这会儿也是骑虎难下。

  首先成都城内已经没有能够领兵打仗的大将。

  其次是主力军队分别是姜维统帅的大军防守剑阁,南中地区霍弋军队防备少数民族,永安罗宪的军队防范东吴。

  成都内部第一波部队由廖化、张翼带领北上协助姜维防守剑阁。第二波军队由诸葛瞻父子率领在绵竹与邓艾大战被全歼,城内留守部队很少,估算应该不超过五千人。

  朝中益州本土派人们都以谯周的建议为主,这些“本地士族”其实不关心统治者姓刘、姓曹还是姓司马,类似赤壁之战前江东一派文人力主投降一样,他们只想保全自己家族利益。哪怕投降了一样能够做官封侯,所以他们毫无抵抗的意愿,力劝后主投降。

image.png

  上面我有提到,蜀汉投降时候剩余“米四十馀万斛”。

  这个数量大家可能没有什么概念,我们根据邓艾在淮南地区屯田时候的记载来看看就知道了。

  三千万斛於淮上,此则十万之众五年食也。《三国志·邓艾传》

  三千万斛粮食,可以供十万大军吃五年时间。由此类比,一万军队吃一年粮食需要六十万斛,而此时蜀汉全国只有四十万斛粮食,成都内的粮食应该不能支持留守部队抵抗超过三个月的时间。

  说动刘禅投降还有另一个理由,就是现在蜀汉还尚有余力的情况下投降,对于刘禅自己包括一众蜀汉官员都还有“筹码”。魏国皇帝或者说司马昭,为了安抚蜀汉群众以及给东吴设立一个“榜样”,会优待这些投降人士们。如果真拼到最后一兵一卒失败时候再投降,就完全没有“议价能力”了。

  刘禅这辈子眼见诸葛丞相鞠躬尽瘁,都未能克复中原,加上看到姜维几次惨败以后,年过五十,即将步入花甲之年的他对于北伐信念也早已丧失殆尽。所以与其冒着风险抗争,倒不如投降,当个安乐公,安度晚年。

  这也是为何蜀汉在尚有余力的情况下,选择了投降的原因。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