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五虎将中为什么没有魏延?没有什么光辉的履历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黄忠和魏延同一时期归顺刘备,为何黄忠是五虎将,魏延不是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先明确一点,史书《三国志》中并没有 “五虎上将”这一说法,这个组合出现在《三国演义》中,它的产生有两个原因。

  一是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五人在史书《三国志》中合为一个传记,而魏延和其他一些性格上有瑕疵的人合为一个传记。

  魏延这帮人因性格的原因都没有善终,魏延的结局就不用多说了。其中刘封没有救助关羽,丢失上庸被刘备赐死;刘琰怀疑老婆和后主刘禅私通,败坏皇家威严被刘禅赐死;彭羕为人性格嚣张跋扈没有受到重用,跑去蛊惑马超自立,被马超告发后被杀;廖立玩马后炮诽谤刘备被贬;李严运粮不利,谎报军情让北伐大军撤回而遭贬,杨仪因职位在蒋琬等人之下,心生怨恨出言不逊被贬。

image.png

  《三国志》有一个特点,事迹多的人物都是单独一个传记,比如三大君主曹操、刘备、孙权,比如诸葛亮、陆逊等。其他人或有相同性格或有相同经历或有相同职称的人都合为一个传记。

  比如说魏国五个成就最高的外姓武将张辽、于禁、徐晃、张郃、乐进五人就合在一个传记中,陈寿末尾点评时,还有这么一句:“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魏国“五子良将”。

image.png

  同样的,吴国的传记中也有这样类似的组合,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十二将就合为一个传记,陈寿点评:“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这十二人又称“江东(或江表)十二虎臣”。

  魏国有“五子良将”、吴国有“十二虎臣”,《三国演义》站在刘备的立场,不能落了风头,因此罗贯中给蜀国也打造了一个拉风的组合,即“五虎上将”组合。

  借着《三国演义》的名气和《三国演义》强大的粉丝群,“五虎上将”的名气反而超越了魏、吴两国的组合。。

  第二个原因,“五虎上将”都是以武力著称,对这五人,《三国志》作者陈寿是这样点评的:“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马超阻戎负勇……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这五个人都有不错的战绩,其中关羽斩颜良诛文丑(史书记载颜良为关羽所杀,文丑被何人所杀不详,按易中天教授的观点,估计也是关羽杀的);张飞当阳桥吓退曹军;赵云当阳救主、汉水吓退曹军;马超在潼关打败曹操,打得曹操弃袍割须;黄忠定军山斩杀夏侯渊。

  当然魏延武艺也很不错,但在战绩方面在这一时期比起五人就有些逊色了,虽然他有斩杀王双的战绩,但这是后期北伐的事了,有点晚。

  就“五虎上将”产生的原因来看,魏延可以说两点都不沾边,因此很难入围。

  魏延虽然是和黄忠一起投靠刘备的,又是第一批入川的武将,但这不代表魏延和黄忠在当时就是一个级别的,他和黄忠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image.png

  魏延在投奔刘备之前并没有什么光辉的履历,应该是刚出仕不久,缺乏战斗经验。在入川的战斗中,魏延也没有抓住机会抢下多少战功。

  而黄忠在长沙时就是中郎将,在攸县配合刘磐和太史慈对抗多年,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虽然入川初期也同样没有出彩的地方,但从解围葭萌关开始黄忠就一路高歌猛进,斩杀夏侯渊,功绩更是达到了顶峰。

  黄忠也因为这一套组合拳力压入职更久的赵云,进封后将军。(关羽是前将军、张飞是右将军、马超是左将军、黄忠是后将军,赵云只是一个杂牌将军)。直到拿下汉中,魏延都不显眼。

  后来刘备安排汉中太守,破格提拔了魏延,众人都表示很惊讶。

  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

  这也证明了魏延在这一时期仍然名气不显,不然也不会一军尽惊。而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拿下汉中后就开始册封“五虎上将”,以魏延这样的成就是很难跻身这个组合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