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投降的时候国库还有两千斤的黄金 东吴灭亡时为什么一块黄金都没有
对蜀汉和东吴国库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三国时代经过长达几十年的激烈角逐拼杀,终于一步步来到了尽头。公元263年,魏国权臣司马昭出动大军大举讨伐蜀国。蜀国的综合国力本就与魏国相差甚远,加之此时诸葛亮已经故去多年,刘禅又宠信宦官黄皓,忠心不二的大将军姜维受到排挤,蜀国内部矛盾重重。在魏国大军雷霆万钧的打击之下,刘禅丧失了抵抗意志,打开成都城门,向魏国大将邓艾投降。
蜀国覆灭之后,国库也被魏国收入囊中。《三国志》记载,当时蜀国国库中的“存货”还颇为充盈,“米四十万斛,金银各二千斤,锦绮彩绢各二十万匹”,仅仅黄金和就有2千斤之多。可见刘禅虽然昏庸,但也并非一无是处,还是给蜀国攒下了一个很丰厚的家底儿。
蜀国灭亡后不久,魏国又被司马炎篡夺江山,被西晋取而代之。三国之中,此时只剩下一个吴国,还在仰仗长江天险与强大的晋朝抗衡。天纪三年(279年)冬天十一月,晋武帝司马炎经过一番精心策划,集中重兵,派遣名将王睿、杜预、胡奋等人挂帅出征,浩浩荡荡突破长江防线,发起对吴国的最后一战。
现代人印象中,刘禅貌似成了三国时代昏君的代名词。实际上,与吴国末代皇帝孙皓比起来,刘禅的表现还算中规中矩无甚大过。孙皓才是个彻头彻尾的昏君,不仅缺乏治国用兵之才,而且生性暴虐,严苛嗜杀,耽于逸乐,斑斑劣迹比刘禅有过之而无不及。
面对西晋的大举进攻,孙皓张皇失措,部下将士心无斗志,众叛亲离,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天纪四年三月(280年5月),眼看大势已去的孙皓,为了保住性命,放弃抵抗,向晋朝大军投降。吴国就此灭亡,三国乱世至此结束。
但令人意外的是,吴国的国库中却空空如也。西晋军队在清点国库时,发现其中只有“米谷二百八十万斛”,至于黄金则半两也没有。东吴的疆域面积、人口数量、经济发达程度,都要大大强于蜀国,物阜民丰物产丰饶。无论怎么说,吴国国库中也不应该没有一点金银。
吴国国库中没有留下金银,说穿原因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原因之一,是吴主孙皓是个挥霍无度、挥金如土的败家子。吴大帝孙权一生苦心经营,还是很给子孙留下一些家底的。但怎奈吴主孙皓却生性奢华无度,他在位期间,大兴土木,兴建方圆五百丈的豪华宫殿显明宫,“大开园囿,起土山楼观,穷极伎巧,功役之费以亿万计”,仅仅在兴建宫殿园林上,就耗费了一笔又一笔巨额金银。
其二,孙皓后宫中有五千多个妃嫔婢女,为了让这些美人更加姿色动人,孙皓命令尚宝监制作大量黄金首饰,赐给宫人们,让她们日常佩戴这些首饰,一旦谁的首饰有损坏,立即重新制作一套更换,“朝成夕败,辄出更作”。首饰工匠们也趁机上下其手,“因缘偷盗”,最终导致“府藏为空”。
其三,在晋朝大军兵临城下时,吴国的国库又遭受两次损失。吴主孙皓为了鼓励士气,亲自检阅部队,声称要重赏三军,将士们“皆跳刀大呼云:要当为陛下一死战决之。”孙皓于是把国库中的金银调取出来,赏赐三军。可笑的是,吴国将士们拿着金子,“得便持走”,很多人都溜之乎也。
等到吴主孙皓眼看大势已去,派出使者拿着降书去晋军大营投降。吴国军队一看皇帝要投降,再次发生混乱,哄抢了皇宫和国库,“左右劫夺财物,放火烧宫”,吴国国库中的金银至此被消耗劫夺的一干二净,故此晋朝军队才会一无所获。
参考资料:《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