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四相”之一的董允,能力究竟如何呢?

  蜀国有四人被时人成为贤相,既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四人,被蜀国人称为“四相”。董允为什么会有如果高的评价,我们可以看看当时其他人是怎么评价他的,诸葛亮病逝后接班人蒋琬是这样评价他的:“允内侍历年,翼赞王室。”《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秉心公亮,董允匡主,义形于色,皆蜀臣之良矣。”蒋琬和陈寿对董允的评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为国为主,匡扶王室和辅正后主,诸葛亮选他托付后事就是因为他喜怒不形于色,为人正派有担当。让他在宫中任职可以约束后主的不良行为,让宵小之辈不敢嚣张。

image.png

  董允也算官宦之家,因为祖上曾是益州巴郡江州人,所以父亲董和举家从荆州南郡枝江搬迁到益州。起初跟随刘璋在他手下做事,刘备夺取益州之后依然重用董和,官居掌军中郎将。他少年就和后来的贤相费祎关系要好,经常在一起探讨,一起出游。他俩的名声都很不错,在蜀中名气很大,董和经常观察这两位年轻有为青年谁更优秀些,可是一直分不出谁更出色。

  直到有一次,许靖的儿子去世,大臣们都去吊丧,董和给他们一辆旧马车让他们驾车去。董允看着大家都是华丽的马车,就他俩驾一辆破车,心里很不是滋味,而费祎却神色如常,谈吐自如。董和知道后说我终于知道谁更优秀了,意思就是费祎的德行方面更胜于董允。

  后来刘备称帝,长子刘禅被立为太子,刘备同时任命董允和费祎为太子舍人。后董允调任太子洗马,而费祎调任太子庶子,都是刘备给后主选的左膀右臂。公元223年,刘禅登基即位后,董允与费祎同为黄门侍郎。

  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谋划北伐,先进驻汉中。朝中和后主他委任给蒋琬、费祎、董和等人。由于董和为人正派,善辨是非,诸葛亮怕刘禅年轻,容易误入歧途,想让正派的董允来规范他。诸葛亮很担心刘禅,出征前特意上书刘禅:“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至於斟酌规益,进尽忠言,则其任也。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若无兴德之言,则戮允等以彰其慢。”

  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是先帝刘备特意选拔出来辅佐刘禅的人才,规劝和尽忠言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诸葛亮认为宫中大小事务都要咨询他们,这样才能改正自己的不足,才有所进步,如果董允他们没有尽忠言再杀他们做惩罚也不迟。由于费祎跟随诸葛亮北伐在军中,所以任命董允为侍中,兼领虎贲中郎将,统率宫中宿卫亲兵。等于是把皇宫和皇帝的安全交给了董允,这是对董允的信任和能力的肯定。

  朝堂上的政事基本是蒋琬在处理,同为侍中的郭攸之又太过于柔弱,什么事情都不敢管,所以宫中所有事物都是董允在管理。董允做事最主要的是预防为主,最好不要让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发生,对刘禅那也是经常劝谏。刘禅想扩充皇宫,这样一来就扰民了,遭到董允的反对,他给出的理由是:“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董允用古时候天子来压他,刘禅毫无办法,只能忍着。刘禅对董允的态度是“后主益严惮之”,很怕董允,因为他太严肃了。

image.png

  有一件事说明董允看错人了,就是魏延被杀之事。因为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军中,临终遗言让杨仪主持军务,杨仪跟魏延又有嫌隙多年,而且到了水火不相容地步。杨仪先让费祎去谈魏延口风让魏延断后,魏延一听就大怒,他根本看不起杨仪,又说不能因为丞相一个人而废了北伐大事,他想自己带兵去打曹魏。杨仪就诬陷魏延谋反,魏延就想先跑成都去见后主说清情况,魏延跑在前面怕杨仪追上来先去跟后主告状就把栈道烧了,这就犯了大忌了。

  两边都相互上书刘禅都说对方谋反,刘禅也分不清谁忠谁奸,就把大臣叫来研究。蒋琬和董允用人格担保杨仪没问题,两位宰相都担保了,魏延必死无疑。可怜魏延忠心耿耿又是战功赫赫,死于非命,还被夷三族。后来杨仪居功自傲,认为自己是诸葛亮的传人,凭什么让蒋琬接丞相的班,蒋琬有什么本事。整天骂骂咧咧,骂完蒋琬骂刘禅,把刘禅惹火了将他贬出朝廷外放,他还是不知道收敛,最后刘禅让人去质问他,杨仪害怕了,知道自己闯了祸,为了不连累家人选择自尽。这件事情是董允看走眼了,杨仪就是个小人,白白让魏延三族惨死。

  刘禅尊武侯遗愿,重用蒋琬、费祎和董允等贤臣,蒋琬接班做了尚书令兼益州刺史。后来刘禅宠幸宦官黄皓,黄皓恃宠而骄,想把手伸到朝廷上来,董允经常劝谏后主,几次厉声责备黄皓,有董允压制着始终不敢为非作歹,黄皓被董允吓得要死,“终允之世,皓位不过黄门丞。”后来黄皓被刘禅宠幸,权倾朝野是因为董允和费祎这些正直的重臣相继离世,他们没人制约了。

  《三国志》记载了一则关于董允礼贤下士典故,有一次,董允和费祎、胡济等重臣越好出去游宴。车都备好了,郎中董恢前来拜见他,他马上下车接见。董恢看到董允和庙堂高官们准备出游,觉得自己只是个小官能得到董允接见,很是不安,申请离去。董允却说:“本所以出者,欲与同好游谈也,今君已自屈,方展阔积,舍此之谈,就彼之宴,非所谓也。”本来出游就是和志同道合人一起畅谈,现在你屈尊来见我,正好一起畅谈一番。不能舍弃这次谈话而去赴宴,这不合适,于是跟费祎说取消宴游。延熙七年(244年),大将军蒋琬病重,不能处理国事,刘禅任命尚书令费祎接替蒋琬为大将军,代理军国大事。董允以侍中的身份兼尚书令一职,做费祎的助手,两年后,于延熙九年(246年)逝世。董允去世后,接替董允的侍中陈祗没董允那个魄力,压制不了黄皓,干脆和他狼狈为奸,搞得朝廷乌烟瘴气。后来大将军姜维都被他俩搞得避祸阆中,亡国也是迟早的事情。

  时蜀人以诸葛亮、蒋琬、费祎及允为四相,一号四英也。在蜀汉人民眼里,董允和诸葛亮、蒋琬、费祎并称“四英”,他们四位是最贤德的宰相,董允有匡主护国之功。他最大的功劳就是劝谏后主,不让他迷失自我,防范于未然。可能有人会说为什么不杀了黄皓以绝后患?其实杀他没用,杀了一个黄皓还会有第二个,主要还是看刘禅自己怎么用宦官。皇帝贤德小人就不敢嚣张,只有昏庸之君,小人才能有可乘之机。也就是因为诸葛亮遗嘱上给刘禅推荐的三位股肱贤臣相继离世,朝廷上才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