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灭亡是因为人才缺失吗 蜀汉后期为什么会人才凋零
今天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蜀汉后期人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蜀汉的灭亡,很多人认为他的灭亡就在于人才的缺失,在诸葛亮北伐中原的时候第一次北伐是最有机会成功的,只要派兵守住街亭然后以此为根基逐步蚕食曹魏在拢右的兵马,那么诸葛亮则可以占据拢右之后虎步天下。
要知道西凉士兵之凶悍就连曹操自己都心有余悸,为了对付一个马超几乎出动了当时曹魏最精锐的部队,还是用反间计最后才打败了马超。
然而在第一次北伐过程之中,由于无将可派所以诸葛亮只能用马谡去守街亭,而刘备早对诸葛亮说过:“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最终才有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所以这第一次北伐的失败与其说诸葛亮的战略失误,倒不如说当时蜀汉内部人才实在是匮乏,以至于诸葛亮只能用马谡。
而蜀汉人才匮乏就源于那两次大战:荆州之战和夷陵之战。荆州之战是损失了大部分的兵马,而夷陵之战的失败是直接让蜀汉的人才断层,那么夷陵之战究竟损失了哪些人呢?
马良和黄权
在当时刘备的荆州集团之中,有一个人需要特别关注,他就是马谡的哥哥马良。马家是当时荆州有名的豪门世家,可以说兄弟五人都很有才华,马谡虽然被刘备认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可是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马谡虽然不适合领军,可是对于参谋等职务他也是可以的,这也是为何诸葛亮这么信任他?
而在马家兄弟之中,尤以马良最为优秀,因此就有“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说法,而马良虽然在领军作战方面不知道具体怎么样,可是和马谡一样,他是一个非常适合担任参谋的人,在当初诸葛亮率兵进入西川支援刘备的时候,马良特地写信给诸葛亮阐明要害,诸葛亮也对他极为看重。
而除了参谋方面之外,马良也是一个外交方面的大才,当年奉命出使东吴缔结盟约,他也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就连孙权也很礼遇他。
也正是因为此,刘备特地派他来辅佐关羽,希望给关羽出谋划策,可惜的是关羽这个人太傲了,除了他大哥刘备谁的话都听不进去,最终失了荆州。
而夷陵之战时,马良和刘备一起随军攻打东吴,由于陆逊的谋划,刘备兵败夷陵,最终导致失败。
而除了马良之外,黄权的投降也是刘备集团的一大损失。从蜀汉阵营来说,他们是各个方面都缺人才,尤其是谋士,这方面也是蜀汉比不上曹魏的原因之一。
黄权本身是蜀中奇才之一,当时的刘备在内部有法正、张松等人作为内应,外部有诸葛亮等人强有力的支持,而且蜀中的山川地貌尽在刘备掌握之中,刘备这才能够顺利进入川蜀。
可是就算是这样,刘备依然是用了三年才拿下川蜀之地,而对于刘备的谋划,川蜀之中只有黄权一直在死命抵抗刘备,就算是刘璋投降之后,黄权还是拼死抵抗。
对于这样一个大才,刘备本人也不舍得杀他,在曹操举兵攻打张鲁的时候,黄权立马就向刘备建议,汉中不能丢,汉中丢了,川蜀就完了。
这其中的重要性刘备自然了然于胸,为了结束和孙权的对峙,刘备不得不和孙权签订“湘水之盟”率兵返回川蜀。
而当年夷陵之战的时候,黄权本身就不赞同刘备出兵,可奈何刘备不听,刘备也因为黄权不听话就把他放在了江北抵御魏国军队。
可后来刘备夷陵打败,这就导致从江北进入川蜀的道路被吴军占据,黄权根本无法返回川蜀,于是不得已之下投靠了曹魏。
当刘备得知黄权投靠曹魏的消息之后也并未为难他的家人,因为黄权在关键时刻投降曹魏而不是东吴就说明了黄权的意志,因此在这之后还是如往常一般善待他的家人。
傅肜和张南、冯习
公元222年,吴军追至夷陵道附近想要继续追击刘备,可是吴军被一员大将挡住了,这个人就是当时刘备的保镖傅肜。
由于夷陵一场大火导致刘备的军队全部被冲散,当时刘备身边只有区区几千人,而吴军则有上万人,因此在这个情况之下必须有人留下来断后,而傅肜就承担起了这个重任主动断后为刘备争取一线生机。
当时傅肜身边已经再无士兵可以作战,吴军士兵重重包围了傅肜,吴国士兵要他投降,他发出了一句“吴狗!何有汉将军降者!”之后力竭而死。
而在几十年后他的儿子在阳安关之前也为蜀汉留尽了最后一滴血,可谓是满门忠烈。
而除了当时傅肜战死之外,刘备荆州集团的另外两个青年张南和冯习都死于夷陵之战中,他们本身就是刘备荆州时期的老人,刘备进入川蜀之前就已经跟着他了,也可以说是当时蜀汉的中生代人才。
在夷陵之战时,冯习为大都,张南为前部将军,可是陆逊的一把火直接把刘备梦想给烧没了,而蜀汉的中生代人才几乎损失殆尽。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后来诸葛亮北伐会这么困难,荆州之战让蜀汉几乎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兵马,夷陵之战又损失三分之一,而且更惨的是夷陵之战后蜀汉的中生代将领以及谋士大部分都死于那场大火之中,这就导致蜀汉人才断层了。
以至于后来姜维北伐之时,他已经无人可用,统帅、先锋、参谋姜维一个人全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