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和东吴灭亡时为什么没有进行迁都?原因是什么

  下面由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蜀汉和东吴灭亡时为何没有进行迁都?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三国(220年-280年)是汉朝与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公元220年,汉朝丞相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汉朝正式结束。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被司马懿掌控。

  公元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公元265年,魏国大臣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三国时代开始结束。公元280年,晋灭东吴,三国时期彻底结束。对于蜀汉和东吴来说,在被灭亡的时候,都没有迁都的举动。而在中国古时候历史上,不少朝代正是通过了迁都,以此延长了生存时间,比如西周灭亡后,周平王迁都洛邑,西晋灭亡后,东晋在江南立足,北宋灭亡,南宋迁都临安府等。那么,问题来了,蜀汉和东吴灭亡时,为何都没有迁都,以此来延长生存时间呢?

  一、蜀汉和东吴都是被迅速灭亡,来不及进行迁都

  首先,不管是蜀汉还是东吴,都是在几个月内都消灭的,这导致蜀汉和东吴的末代皇帝,无法完成迁都的工作。

image.png

  公元263年8月,魏国权臣司马昭决定向蜀汉发动战争,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蜀将姜维、廖化率军以剑阁(今四川剑阁)险道为屏障,阻击魏军主力。此战姜维在沓中与邓艾交战后,晃飞诸葛绪,直奔东路抵挡魏军主力。而钟会大军在占领汉中大部分据点后,前进到剑门关外时,被回援的蜀军阻拦,僵持不下。邓艾则采用以迂为直的谋略,在魏蜀两军主力对峙于剑阁之时,自率精锐部队绕道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越过700余里荒无人烟的地区,凿山开路,奇袭江油(今四川江油北)。又在蜀汉腹地绵竹大破诸葛瞻、攻占涪城(今四川绵阳),进逼成都。

  后主刘禅因邓艾兵临城下,向魏军投降。公元263年11月,蜀汉正式灭亡,开始了三国时代结束的序幕。因此,非常明显的是,曹魏大军用了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就消灭了蜀汉。对于蜀汉来说,虽然有大臣提出了迁都南中等地的建议,不过因为时间匆促,后主刘禅没有采纳,而是选择归降了邓艾。

  晋灭吴之战是公元279年十一月至280年三月,晋武帝司马炎发兵水陆并进,直取建业(今南京),一举灭东吴,彻底结束三国时代的战争。公元279年十一月,晋武帝发兵二十余万,分六路进军攻打东吴,第二年二月初,攻克丹阳城(今湖北省秭归东)后,攻破吴军横断江路之铁锁铁锥,船行无阻。

  在此基础上,晋军当机立断,挥师直指建业,东吴皇帝孙皓惊恐怯懦,不战而降,士卒闻讯逃散,于是东吴宣告灭亡。对于西晋来说,只用了不到5个月的时间,就消灭了东吴。对于东吴皇帝孙皓,不仅缺乏必要的防备,更没有迁都的打算。由此,不管是魏灭蜀之战,还是晋灭吴之战,都不是持续时间较长的战役,这成为蜀汉和东吴都没有迁都的原因之一。

  二、蜀汉和东吴即便想要迁都,也没有合适的城池。

image.png

  三国鼎立的格局形成后,虽然蜀汉和东吴的疆域面积,看似和曹魏差不多。但是,实际上,蜀汉和东吴的疆域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人烟稀少之地,比如今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在此基础上,蜀汉的人口集中到成都平原一带,东吴的人口,同样集中在长江流域。在此基础上,蜀汉和东吴看似可以向南方继续迁移,不过,因为这些地区人口稀少,没有合适的城池,强行迁都的话,也不会推迟自身灭亡的时间。

  与此相对应的是,宋朝时期,伴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江南地区拥有众多繁华的城市,这成为南宋可以迁都,并继续和金朝、元朝相抗衡的重要原因。而在三国时期,这些地区则不具备建都的条件。比如东吴灭亡的时候,孙皓可以理论上能够迁都到交州,也即今广东、广西一带。不过,只要西晋大军挥师南下,孙皓还是无法抵挡,因为这些地区在当时根本就没有多少人口。

  三、蜀汉和东吴都没有提前建立陪都

  在中国古时候的历史上,陪都的设立,始于西周时期。周武王姬发建立西周后,虽然定都关中地区。不过,为了控制中原地区,西周选择在洛邑,也即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建立陪都。在此基础上,等到西周灭亡后,周平王迁都洛邑,无疑是比较顺利的,也即洛邑本来就是周朝的都城之一。但是,对于蜀汉和东吴来说,都没有建立陪都的举动。当然,这也是因为蜀汉和东吴本来就实力弱小,需要将主要的精力用来对付强大的曹魏。

  换而言之,如果是大一统的王朝,自然有精力和能力来营造陪都,从而确保都城被攻占后可以立即迁都。比如唐朝时期,唐代五都指的是唐代的五大都城。分别为上都长安,东都洛阳,西都凤翔,南都成都(曾改江陵为南都),北都太原(曾改邺城为北都称邺都)。安史之乱爆发后,尽管长安被叛军攻陷,但是,唐玄宗李隆基可以迁都到成都,从而不至于没有立足之地。

image.png

  四、三国时期,大一统是大势所趋,蜀汉和东吴也不能违背这一趋势

  最后,自东汉末年,董卓篡夺大权之后,汉末三国的乱世就正式开始了。到了东吴灭亡的时候,这一乱世差不多持续了100年了。因此,正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对此,在笔者看来,不管是蜀汉内部,还是东吴内部,都有倾向于结束战乱的势力。正是这样的趋势,促使邓艾兵临成都的时候,众多大臣劝说后主刘禅放弃抵抗,也导致西晋大军出动之后,东吴将士出现了大批倒戈的情况。

  因此,对于刘禅、孙皓这两位皇帝,也不好违背这一趋势。如果这两位皇帝强行迁都的话,很可能得不到麾下将士和大臣的支持,从而让迁都的方案无法实行下去。换而言之,迁都需要获得大部分人的支持,才能执行下去,但是,蜀汉和东吴的大部分人,都不想继续作战了,也就没有迁都的可能了,这也是蜀汉灭亡后,姜维恢复蜀汉计划失败的重要原因。对此,你怎么看呢?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