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被灭后,东吴为什么还苟延残喘了17年?

  蜀国被灭后,东吴为何还苟延残喘了17年?接下来为什么小编为您讲解。

  司马昭能在很短的时间之内灭掉蜀国,却没有趁势发动灭吴之战。而是17年之后,东吴才被晋武帝灭掉。要知道当时的东吴没有了蜀汉作为盟友,只能孤身一人的对抗强大的司马氏集团。再加上当时东吴的发展趋势是呈现衰弱的,如此这般想要对抗司马氏是不可能的,它也最终只能步蜀汉的后尘。那么蜀汉被灭后,东吴集团为何还能坚持长达17年之久呢?

  司马氏需要时间稳定政权

  其实,按照司马昭的计划,他是准备消灭蜀国之后,稍作休整便挥师南下一举端掉东吴集团。但是计划真是赶不上变化,司马昭却在灭蜀的两年后病死了,因此他的这一计划就被耽搁了。而作为继承人的司马炎虽然取得了帝位,但是建立的西晋终究是一个全新的政权,根基尚不稳定。有一大堆的事情等着他去处理,曹魏的残余势力,以及如何收拢朝臣的心等,很多问题都需要司马炎去解决。就这方面来说,在没有让司马氏的根基稳定之前,司马炎是不可能轻易挥师东吴的,因为这很可能会导致局面失控,既不能很好地对付东吴,又可能会导致内乱。

  军事优势的较小

  虽然前期在灭蜀之战中取得了胜利,但是终究消耗了不少兵马、粮草。再加上征服蜀汉之后,疆土面积得到了扩大,就需要足够的兵力来守护疆土和维持安定。虽然东吴的发展势头一年不如一年,但是依然还可以对付司马氏一阵子,尤其是在江东的核心地带,东吴的兵马还是很充足的。对于一个长期对内对外用兵的司马氏来说,即使各方面实力再强,但是随着不断
消耗也需要时间恢复。所以,相比之下,很长一段时间司马氏的军事实力并没有占有很大的优势。

  粮草物资的匮乏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想出兵消灭东吴,首先就必须确保要有足够的粮草物资。但是经过灭蜀之战、平定淮南叛乱等一系列的战役,司马氏的粮草物资成了一个大问题,可以说到了严重匮乏的阶段。当时羊祜刚到荆州的时候,荆州竟然出现了“军无百日之粮”的尴尬局面,这种情况过了好几年才得到了真正的缓解。

  再加上当时的灾害不断,导致各地粮食纷纷减产甚至绝收。这不仅伤害到了众多百姓,而且更导致朝廷难以征收到足够的军粮。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即使西晋有心伐吴,恐怕也无能为力。

  晋朝大臣不可忽视的阻力

  晋武帝其实一直打算伐吴,但是从他有这个打算开始,直到东吴灭亡,朝中一直存在大臣的反对。尤其是以贾充、荀勖等重臣的为首的反对声极为强烈。对于这些大臣的反对声,晋武帝不可能直接忽视不理,作为皇帝的他,必须要搞好内部团结,对于主战派和反战派都要一视同仁。最终为了使伐吴之战顺利推进,晋武帝干脆让贾充担任大都督统帅三军,同时又让各路主将有实际军事决策权。

  东吴集团仍有实力

  虽然说东吴集团后期看起来只是苟延残喘而已,被灭只是时间问题。但毕竟孙氏集团割据江东数十年,仍有一定的实力尚存。而且相对于蜀汉来说,东吴的实力也要强一些。单从人口数量来说,当时东吴有52万户,320万人,而蜀汉却只有28万户,94万人。兵力方面呢,东吴有23万,而蜀汉仅有10万。再加上东吴的地盘也更大,所以在各方面,东吴的实力基本上都是蜀汉的两倍以上。

  也就是说,司马氏想要灭掉东吴,必须要花费灭蜀两倍的代价才可能成功。而对于刚经历灭蜀之战和平叛淮南的西晋来说,兵力、粮草、钱财等各方面都消耗过大,必须要花费一段时间恢复才有可能有这个能力去灭吴。而这就给了孤立无援的东吴存活的时间,直到公元280年才被西晋灭亡,也就是蜀汉被灭后的第17年。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