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原因促使朱元璋滥杀功臣的?什么国公死的最凄惨?
你知道朱元璋吗?今天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明朝的开国功臣是历史上最惨的一届,没有之一!
明朝开国功臣的代表是开国六公: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继承的常遇春爵位)、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后来还陆续封了凉国公蓝玉、信国公汤和、颍国公傅友德等等。
哪些是善终的我放到最后,先来说说朱元璋为什么要滥杀功臣,哪些国公死得最凄惨。
是什么原因促成朱元璋滥杀功臣?我认为有三点。
第一:出身农民,从小被地主和官府等权贵阶层压迫,恨透了他们,也养成了嫉恶如仇的性格;
第二:当了和尚到处云游讨饭,受尽世人的冷嘲热讽,感受到世态炎凉,让他变得生性淡薄;
第三:从农民变成皇帝,他满脑子想的是如何保住现在的一切,所有能威胁他的人都会被无情铲除,这是主要原因。
死得非常凄惨的有韩国公李善长、凉国公蓝玉、颍国公傅友德,一个比一个惨。
韩国公李善长,开国六公之首,被朱元璋誉为自己的“萧何”。他很有能力,帮助朱元璋建立起完整的行政架构,但是他有一个毛病——“乡情味太重”!在朝堂之上喜欢任用自己的老乡淮西人,再加上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武将多是淮西人,如淮西二十四将,两者一结合就在朝堂之上形成了横跨军政两界的“淮西集团”,他们党同伐异搞垮了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集团”,完全把持了朝政,特别是李善长致仕之后,他的女婿胡惟庸做了独相,愈发不可收拾,屡屡“帮”朱元璋做决定,比如说秋决勾选,这是生杀大权,只有皇帝才有,结果胡惟庸就敢不上报擅自勾决。这些已经触碰到朱元璋的底线,于是在洪武十三年,一场轰轰烈烈的“胡惟庸案”爆发,胡惟庸一党被屠戮殆尽。朱元璋本以为可以就此摧毁“淮西集团”,结果过了几年发现“淮西集团”依然存在,主要原因就是“淮西集团”里面的勋贵仍然有朝堂影响力,特别是李善长,虽然已经返乡,却还是被“淮西集团”奉为首脑,这下朱元璋忍不住了,借口李善长牵扯胡惟庸案,下令将其满门抄斩。白发苍苍,已经70多岁的李善长带着全家老小颤颤巍巍走上刑场,看着一旁发抖的儿孙们,不知道此刻他的内心是该怎样咒骂朱元璋!跟着李善长一起被杀的还有“淮西集团”一众伯爵们。
凉国公蓝玉,徐达去世之后大明第一武将,战功卓著,捕鱼儿海一战击溃北元,彻底让蒙古人回归到草原放牧的状态。也正是巨大的军功,让蓝玉有点猖狂,屡屡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比如说私纳北元皇妃,回军途中因为关隘守将未及时开门,他便下令攻打关隘等等,不过这些朱元璋都忍了,因为蓝玉对他还算忠诚,更关键的是他要把蓝玉留给太子朱标,让蓝玉帮助朱标平衡一众开国功臣,蓝玉与朱标私交不错,对他也是忠心耿耿。可是意外发生了,朱标突然去世,朱元璋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的皇太孙,朱允炆对蓝玉没有恩德,在军中又没有威望,未来肯定压不住蓝玉,有主弱臣强的危险,于是朱元璋决定清洗蓝玉,为朱允炆保驾护航。就这样悲催的蓝玉被安上谋反的罪名杀害,死后还被朱元璋剥皮充草,各地巡游,他在军中的亲信也被屠戮一空,“蓝玉”一案,被杀者超过1.5万人,史书记载军中再无善战之将。这也导致“靖难之役”发生时,朱允炆无人可用,只得启用60多岁的耿炳文。
颍国公傅友德,他的死真正让我们看到朱元璋是一个多么凉薄之人。蓝玉被杀后,傅友德就知道该轮到自己了,因为他与蓝玉亲近,又同样战功赫赫,他活着朱元璋不会放心交权。因此傅友德处处谨慎,尽量不让朱元璋抓到把柄,可是意外还是发生了。傅友德的儿子傅让在宫中当差,这天朱元璋在宫中举办宴席,邀请大臣君臣同乐,朱元璋率领众人走入宴会大堂时,突然发现门口的侍卫没有按照规定佩带剑囊,定睛一看正是傅让。宴会进行正酣,朱元璋突然提起此事,表示对此很生气,傅友德心中大呼不妙,连忙出列谢罪,朱元璋认为傅友德对儿子的过错处理得过于敷衍,是对他的不敬,这时他竟然下令让傅友德取自己儿子的首级,傅友德心中悲愤,毫不做作,来到殿外当场杀了傅让,割了首级带到殿中,朱元璋“大惊”,忙问:“你怎么敢这样?”前一秒他下令让傅友德取儿子首级,如果傅友德不做,那么就是抗旨不尊,到时候全家可能都会被问罪,现在傅友德做了,朱元璋又在这让假惺惺,看着儿子的首级,傅友德终于忍不住了,他质问朱元璋:“不就是要我们父子的首级吗?”说完便自刎而死!一代猛将,功劳与常遇春不相上下的颍国公傅友德就这么屈辱地被朱元璋逼死了,足见朱元璋之凉薄。
除了以上三位国公外,郑国公常茂自己作死后被流放,宋国公冯胜在傅友德死后第二年被“无罪赐死”,善终的只有魏国公徐达(病逝于洪武十八年)、曹国公李文忠(病逝于洪武十七年)、卫国公邓愈(病逝于洪武十年)、信国公汤和(洪武二十二年主动告老还乡,洪武二十八年病逝)。
除了这些国公爷外,明朝开国功臣还有一大堆伯爵,以淮西二十四将为代表,也基本上被朱元璋杀干净了,以致于到后来大明朝传承的勋贵都是帮助朱棣靖难的,而没有帮助朱元璋打天下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