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跟秦国不相上下的齐国,为什么会不战而香?
齐国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秦国在兼并山东六国的进程中,曾与其中的5个国家发生过一系列惨烈的战役,杀伤的士卒、平民难以计数,唯有齐国是个例外,几乎没做任何抵抗便投降了事。其实,齐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实力并不弱,甚至一度可与秦国相抗衡。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齐国如此“牛逼”,为何不战而降?一切,还要从齐国的衰落说起。
01由盛转衰
齐国是周武王灭商后分封的诸侯国,开国之君是姜尚(又称姜太公、姜子牙),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便是他的后代。不过,自桓公病死后,齐国便丢失霸主地位,此后长期陷入混乱、衰落当中,最终在前391年被权臣田和篡位,齐国由此进入到“田氏齐国”时代(前391-前221年)。本文所指的齐国,正是田氏齐国。
田氏齐国苦心经营百余年时间,终于在齐湣王田地时代(前301-前284年)达到实力的巅峰期。齐湣王即位后,凭借着祖先给他留下的殷实“家底”,频繁对外扩张,在近20年的时间里,大破秦燕、遏制楚魏、消灭桀宋,一时间称霸天下,并有取代周天子做“天下共主”的意愿。前288年,秦昭襄王和齐湣王相约共同称帝,使得齐湣王的威望达到顶峰。
齐国的强盛和齐湣王的勃勃野心,引起其他诸侯国的警惕和恐惧,在这种情况下,由燕国纠结的五国伐齐同盟(燕、赵、秦、魏、韩)很快便成立。前284年,燕国大将乐毅率五国联军攻齐,一举攻克其都城临淄及其他70余座城池,仅有莒城、即墨未能攻取。齐湣王战败后逃奔莒城,但因为得罪前来援助的楚国将领淖齿,很快便被残忍杀害。
五国伐齐形势图齐湣王遇害后,大臣王孙贾起兵诛杀淖齿,随后拥立太子田法章为王,是为齐襄王。齐襄王在莒城居住4年后(前279年),即墨主帅田单利用“火牛阵”大破燕军,随后收复全部沦陷的国土,并将齐襄王迎回临淄。经过一系列的大变动,齐国虽然实现中兴,但国力却严重衰退,不得已采取休养生息、保境安民的政策,再不肯、不敢对外用兵。
02君王后执政
齐襄王在位19年后病死,太子田建即位,由于年纪太小,所以朝政便由母亲君王后执掌。此时,距离五国伐齐已过去19年,距离齐襄王复国已有14年,国家的实力虽然有所恢复,但远不及巅峰期,况且国内不安定因素还有很多,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也普遍比较紧张,迫切需要一位理性、冷静的当家人来为国家掌舵。
君王后执政的15年间(前264-前249年),在内政、外交方面都有值得称许之处。就外交而论,君王后在尽量化解与邻国间仇怨、增加信任的同时,积极推行“事秦以谨”的国策,拉拢秦国做盟友,由此给齐国带来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不过,正是君王后实行跟秦国结盟的政策,最终却成为齐国走向灭亡的“导火索”,这点我们下文会讲到。
03秦国收买
君王后病逝后,齐王田建亲政,并任命舅父后胜为相国,辅助他治理国家。此时,秦国早已是“一家独大”,并加快统一天下的进程,尤其是秦王嬴政亲政后(前238年),山东六国面临的形势更加危峻,要想避免被兼并的下场,只能联合起来共同抗秦。田建、后胜但凡有点儿脑子,就应该果断抛弃君王后的外交路线,跟其他五国结为攻守同盟。
然而,由于先前的五国伐齐事件,齐国跟各个邻国间的积怨实在太深,让田建支援他们抗秦,实在是强人所难。更何况,与秦国结盟的国策所带来的虚幻友谊,又让田建君臣对秦国充满不切实际的幻想,坚信它不会攻打自己。为此,齐国非但没有抛弃君王后的外交路线,反而有进一步增强跟秦国关系的意愿。
嬴政对田建君臣的心思了若指掌,为了永久分化山东六国,使齐国在战争中保持中立,他果断的采取收买政策,用重金收买后胜及齐国使者,让他们给田建不停地大灌特灌“秦齐友好、互助互利”的迷魂汤。不仅如此,嬴政还盛情邀请田建访问秦国,在把酒言欢的同时,还与对方签订《秦齐互不侵犯条约》,信誓旦旦地宣称要让两国的友好关系世代永存。
在内外一致鼓吹“秦齐友好”的浓厚氛围下,飘飘然、昏昏然的田建果然上套,不但拒绝支援邻国的抗秦事业,而且秦国每兼并一国,他都会派使者前往咸阳庆贺,丝毫体会不到“唇亡齿寒”的道理。更糟的是,在40余年的时间里,安于享乐的田建严重疏忽军事建设,以至于兵不习战、士气涣散的现象非常严重。
04不战而亡
然而等到山东五国依次被吞并,由王贲率领的秦国大军囤积到齐国边境时,田建方才察觉到亡国的危险。为此,田建急命后胜发兵守卫西部边界,并断绝和秦国的往来,然而还没等到后胜到达边境,王贲便已率大军攻入齐国境内。由于齐国军民久不习战,面对着如狼似虎一般闯进来的秦军,竟然没有几个人敢于抵抗。
结果,王贲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攻占临淄、俘虏齐王田建,时在前221年。至此,齐国灭亡,秦国完成对天下的统一。田建投降后,全家被安置于共地,居处在原生态的松柏林间,无人供给衣服食物,最终饥寒交迫,全部饿死此地。至于卖国求荣的后胜,最终也没落得好下场,被嬴政下令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