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瑭如果没有割让燕云十六州,他是否能受得住?

  天福元年(936年),担任后唐河东节度使的石敬瑭与后唐反目,起兵造反,但由于兵力不足,便向契丹辽国求援,表示愿向辽主耶律德光以父事之,并约事成之后,割让“燕云十六州”。,。

  所谓燕云十六州,包括今天的山西雁门关以北、河北北部和北京一带,著名的明代长城就建于这一线。从军事上说,燕云十六州地势险要,是易守难攻的地方。

  自殷商以来,燕云十六州就是中原王朝的天然屏障,历代抵御着东胡、北狄等少数游牧民族的南侵,中原的安全与否都是以此一带的得失为决定的因素。

image.png

  燕云十六州的军事地位如此重要,对于刚刚崛起正虎视眈眈窥视中原的辽国简直是“天上掉馅饼”,耶律德光立即答应石敬瑭的请求,出兵接收走了燕云十六州,并帮助石敬瑭建立了后晋。

  石敬瑭为了当契丹的“儿皇帝”,割让燕云十六州,使得华北平原失去了天然的屏障,北方游牧民族占据这一地理优势后,长期对中原形成威胁。

  宋代的三百年间,屡遭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甚至灭亡,这一道国防线的沦丧,可谓是一个主因。直到四百年后,明朝大将徐达北伐,才收回了燕云十六州。

  基于这样的历史,对于石敬塘的割地行为,历史上一般都持严厉的批评态度。从道义上说,石敬瑭的行为不值得今天的人们为他翻案。

image.png

  但是,从具体细节上说,我们还应该问一个问题:如果石敬瑭不割让燕云十六州,他能守住吗?如果守不住,历史又回如何演变?

  石敬瑭作为中原王朝的河东节度使,不愿固守燕云十六州,在五代时期,估计其他人也不一定能够守得住这个地区。

  因为,从历史发展上看,刚刚崛起的契丹人想占据山西,甚至入主中原是很明显的。石敬瑭不过是将契丹人想要的东西,送给了契丹而已。即便没有石敬瑭的主动割地,契丹早晚也会进入华北。

  那么,当中原的朝廷四分五裂之时,还有谁能抵挡住契丹辽国对于燕云十六州,甚至中原的占有欲望呢?

  也许有人说,契丹南侵的意愿早就显露,有抵挡总比没抵挡强。此话不错,但反过来看,拥有了燕云十六州天然屏障的契丹辽国,不是也没能抵挡住后来的女真人南侵吗?

image.png

  同样的,女真金国取契丹辽国而代之,拥有了燕云十六州,同样也没能抵挡蒙古人的南侵。

  明朝初期军力正旺之时,虽然占据了燕云十六州,然而“土木堡之变”时,蒙古数万瓦剌军越过燕云十六州,轻松地打败了号称50万的明朝军队,皇帝明英宗甚至被俘,瓦刺军并进军包围北京城。幸亏有于谦主持,明朝才不至于迁都,最终击退了瓦剌军队。

  到了明朝末年,拥有燕云十六州和长城的明朝,最终还是让清兵入了关。所以,地理条件上的天然屏障固然重要,但是,当自己的实力不强时,对于觊觎者来说,天堑并不可怕,强者随时都可以把天堑夺过作为自己的领地。

  历史上对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骂声不绝,主要还是看不起他甘愿向外族自称“儿皇帝”,这种自甘认贼作父的人,再过千年也不会让人有所改变的。

  虽然历史没有假如,但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石敬瑭不向契丹辽国献出燕云十六州,历史也许会变成:石敬瑭被后唐末帝李从珂击败击杀,若干年后,契丹辽国攻陷燕云十六州,后唐灭亡。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