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世纪金国称霸中国北方,为什么十三世纪后被蒙古赶超?
十二世纪金国称霸中国北方,为什么十三世纪后被蒙古赶超?
在整个十二世纪的绝大部分时间里,金国都是中国北方当之无愧的霸主。其周边势力或是被金国吞并,或是向金国俯首称臣,承认其宗主权。然而在进入十三世纪后,金国却迅速衰落,以至于一蹶不振。导致一个强国突然变弱的原因往往很复杂,而对金国来说,蒙古崛起成了首要因素。
在十二世纪中前期,蒙古草原上散布着一些组织松散的部落联盟,蒙古(当时称为“蒙兀国”)就是其中之一。这些部落联盟之间的关系极不稳定,彼此间既有紧密联系,但也时常爆发冲突,甚至是战争。而在部落联盟内部,围绕着权力和利益的斗争也是从不间断。这种局面对于当时北方的霸主金国来说,自然是一件求之不得的事情,因为只要这些部落维持一盘散沙的状态,金国的西部防线就可以安如磐石。
在众多部落中,与金国存在直接利害关系的重要部落有:克烈部、塔塔儿部、汪古部、蒙兀国。金国统治者为了维持西部边境稳定,就想方设法挑起这几个重要部落之间的矛盾,让他们互为死敌,自己则以宗主国身份在必要时候出手干预,锄强扶弱。
在金国统治的大部分时间里,这一挑拨离间策略都非常奏效。蒙古高原上的这些游牧部落经常爆发战争,彼此结下了血海深仇。然而,到了十二世纪末期,乱局终于被人打破,改变这一局面的人名叫孛儿只斤·铁木真,即后来大名鼎鼎的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是蒙古乞颜部首领也速该之子,由于父亲早逝,部落遭人吞并,成吉思汗早年可谓是历经磨难。后来在克烈部王汗(王汗是也速该的安答,即结义兄弟)的协助下,成吉思汗得以重新建立了蒙古乞颜部,并迅速发展壮大。
成吉思汗的崛起本应受到金国统治者的重视,然而此时金国统治者却误判了形势。他们认为,与金国边境接壤的塔塔儿部实力越来越强,已经对金国形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于是,金国在1196年出动大军讨伐塔塔儿部,并要求作为其藩属的克烈部和蒙古乞颜部共同出兵。在三方力量共同打击下,塔塔儿部遭到了灭顶之灾。然而,金国统治者却万万没想到,这次军事行动的最主要受益者却是成吉思汗。
原来,蒙古与塔塔儿部早就结下了血海深仇,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就是被塔塔儿部所毒杀,而他的另一位祖先俺巴孩,则是被塔塔儿部俘虏后送给金国,最后遭酷刑惨死。因此,即便金国不出兵,成吉思汗也迟早要向塔塔儿部寻仇。如此一来,金国统治者就可以继续利用相互制衡策略,平衡草原各部的实力。可是,金国却主动出兵攻灭了塔塔儿部,既为成吉思汗铲除了心腹大患,也为他在蒙古人心目中树立了“为父族复仇”的美名。此战之后,成吉思汗的势力迅速扩大,短短几年时间就统一了蒙古诸部。
因此,出兵攻灭塔塔儿部对金国而言不仅是一个致命失误,同时还为蒙古崛起送去了一次关键的“神助攻”。
攻灭塔塔儿部这一个失误已经足够让金国统治者吃尽苦头了,然而他们在不久之后却又再次犯下另一个致命错误,结果导致了无法挽回的大败局。
世居于蒙古高原上的汪古部是金国在戈壁地区的主要守护者,长期以来,他们充当着金国军事的辅助力量。几乎每次金国发动的大型军事行动,汪古部都要出兵予以支持。可是,当蒙古日益强大后,金国对汪古部的信任程度就与日递减。金国统治者认为汪古部作为蒙古高原上的一份子,更有可能倾向于蒙古人。这种怀疑在汪古部首领阿剌兀思剔吉忽里与成吉思汗公开见面后,变得更加具体。
为了防止出现更多变数,金国派人刺杀了阿剌兀思剔吉忽里,并打算扶持一位忠于金国的汪古部首领。然而,阿剌兀思剔吉忽里死后,他的一个侄子继承了他的地位,并宣布立即与金国决裂,并正式承认蒙古的宗主权。
汪古部的反水让金国不仅失去了一个重要盟友,而且也失去了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汪古部领土的控制权。自此,蒙古人可以通过汪古部领土,对金国和西夏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金国在关键时刻的两次致命失误不仅让成吉思汗如虎添翼,更让自己陷入了无路可走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