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得南宋灭亡的导火线是什么事情吧?宋理宗的“南柯一梦”

  南宋灭亡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公元1234年正月初十,南宋名将孟珙亲率大军率先攻入蔡州城,旋即,蒙军主帅塔察儿亦率军攻入蔡州。此时金哀宗见大势已去,便将皇位传给了骁勇善战的大将完颜承麟,是为金末帝,希望他能够率军突围,延续金国国祚,随后,金哀宗便得知了宋蒙联军破城的消息,便在幽兰轩自缢而亡,时年三十七岁。

image.png

  在金哀宗死后,金末帝完颜承麟收敛其尸首后便率军迎战,不久便因寡不敌众,力战而死,金国就此灭亡。

  在蔡州之战结束四十五年之后,南宋也在崖山之战,南宋军民无奈的叹息声中寿终正寝。

  从那以后,无数人便将南宋的“联蒙灭金”与北宋的“联金灭辽”划上了等号,认为这都是赵宋王朝无能、短视的表现。在这里笔者就不过多叙述这两件事情,在上一篇文章之中,笔者已经讨论过“联蒙灭金”的正确性了,我们今天就来看看真真正正使得南宋灭亡的导火线是什么事情吧。

  我们先把目光投向遥远的公元1234年,在蔡州之战后,南宋名将孟珙依照盟约率军南撤,而蒙古方面也被宋军展现出来的战斗力所震慑,主持灭金战事的蒙军统帅塔察儿接到了蒙古大汗窝阔台的调令,命其率大军北撤,以河南(黄河以南,下同)之地作为两国缓冲区,避免与南宋爆发冲突。

  孟珙带着金哀宗遗骨回到临安之时,受到了满城百姓的欢迎,无数人喜极而泣,百年之耻,今朝终于洗尽!

  此时,刚刚亲政的宋理宗得知蒙古大军北撤,仅仅只留下了两支机动部队驻守河南的消息之后,他看到了一个能够让自己名垂青史,成为圣明之君的机会,那就是北伐中原,收复三京。

image.png

  宋理宗的这一想法与想要与立下灭金之功的史嵩之一党(孟珙是史嵩之麾下大将)一较高下,主持两淮防务的赵葵、赵范兄弟不谋而合。赵葵、赵范兄弟便提出了“抚定中原、坚守黄河、占据潼关、收复三京”的作战计划,以期迎合宋理宗急于表现自己贤明的心理。

  却不曾想,此举引得满朝文武以及国内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时任参知政事的乔行简本抱病在家,得知消息后,上朝痛斥赵葵、赵范兄弟误国,随后又三问宋理宗,使其哑口无言,就连一直坚持灭金的名士真德秀都提出“移江、淮甲兵以守无用之空城,运江、淮金谷以治不耕之废壤,富庶之效未期,根本之弊立见。”

  不仅如此,坐镇荆襄,主持京湖防务的史嵩之也表示京湖连年饥馑,将士们又连年征战,再加上河南地区早已遭到极大地破坏,在当地取得补给简直难如登天,遂明确表示拒绝出兵。同时,坐镇四川,主持川渝防务的赵彦呐也拒绝出兵。

  在这种情况之下,宋理宗仍然坚持出兵,并且取得了南宋丞相、枢密使郑清之的支持,直接下诏命川渝、京湖、两淮三大战区出兵北伐,但是因为赵彦呐和史嵩之的坚持,最后出兵北伐的只有赵葵、赵范兄弟麾下的两淮军。

  得知消息后,赵葵、赵范兄弟也傻了眼——在他们的计划之中,南宋至少也有从三大战区调集十五万以上的百战雄师,并且从京湖出兵,直取河南,而不是现在仅仅只有六万两淮军出兵北上,更不是从两淮出兵!

  当时黄河夺淮入海,黄河下游时常泛滥成灾,宋军如若从两淮出兵,势必会因此受到影响,尤其是运粮队,更是需要绕一个大圈,才有可能抵达河南。如此一来,两淮军随时都有可能因为缺粮而惨败。

image.png

  可是,此时宋理宗诏书以下,赵葵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只能硬着头皮率领两淮军北上。在战争前期,因为蒙古方面留守兵力不足,再加上有意示弱,宋军很快便攻占了开封,收复了这座北宋时期的都城。可是,此时的两淮军也遇到了粮草危机,统率先锋大军的全子才希望能够等待军粮抵达,再继续进军,收复故土。奈何此时的赵葵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遂将全子才罢黜,改令徐敏子率先锋大军先行入洛,其余部分等待军粮抵达再行向洛阳转进。

  正是赵葵的求功心切,使得两淮军陷入了万劫不复之地!不久,蒙古大将塔察儿率军截击了为徐敏子的先锋大军运输粮草的第二梯队。得知第二梯队溃败的消息后,徐敏子见先锋军已然断粮,遂冒险突围,起初因两淮军精锐,蒙军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南宋军中断粮,再加上蒙军多是骑兵,一万多两淮军精锐被活活拖死,徐敏子仅以身免!

  赵葵得知入洛之师溃败的消息后,本欲救援继续西进,寻找蒙军主力决战,但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两淮军的运粮队因黄河泛滥,粮草无法运输到前线,赵葵只能率军撤退。在撤退途中,赵葵并未与麾下将士交代清楚,导致军心涣散,全线溃败,史称“端平入洛”。

  在“端平入洛”之后,蒙古以此为借口,大举南侵,而宋理宗也因“端平入洛”的失败丧失了所有的锐气,开始沉溺在声色犬马之中,而后便有了余玠之死和刘整叛变,为南宋敲响了灭亡的丧钟……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