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路诸侯为什么连个华雄都很难对付呢?
《三国演义》中的剧情架构中,开篇的黄巾起义是揭开了天下大乱的序幕,而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则是达到前期第一个剧情高潮。未来十多年争夺天下的各路诸侯纷纷亮相,与董卓展开血战,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往下看。
这其中,“三英战吕布”是剧情高潮中的高潮,而“温酒斩华雄”则是高潮的前奏曲。华雄在十八路诸侯面前耀武扬威,却被关羽在温酒之间斩杀,这无疑是突出了演义三绝之一的关二爷勇猛绝伦。但由此,也给三国演义的武评画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猜不少人又要急匆匆地过来宣称,历史上华雄是孙坚斩的。没错,我知道你们知道这个了。而你们大概不知道,历史上到底叫华雄还是叫叶雄都还没定论吧。从中国文化地位说,历史上那个被孙坚斩的华雄(叶雄),差演义中被关羽温酒斩的华雄至少得有两条街。)
简单说,就是演义中的华雄武艺到底如何?
你说他很牛吧,可是他被关羽迅速斩杀。以三国演义毛本,是温酒之间斩杀。以更早的嘉靖本,甚至明说是一回合就斩杀。这个表现,不但没法和夏侯惇、徐晃、纪灵这些一流、准一流武将相比,甚至比洛阳牙将孟坦、长沙副将杨龄之流的无名下将还要差劲。
你说他很一般吧,但是他确实又杀得十八路诸侯面面相觑。不但长沙太守,人称“江东猛虎”的孙坚吃了大亏,而且鲍信之弟鲍忠,韩馥部将潘凤,袁术部将俞涉等也都被他速斩。
当然,可以找的一个借口,是这些诸侯手下没什么猛将。袁绍也说过,可惜我手下的颜良文丑没来,若是来了一个,何惧他华雄!这话说得倒也靠谱。毕竟颜良以后在白马坡20回合正面击败徐晃,是足以和关羽、张飞、赵云、马超相提并论的猛将。文丑也曾让徐晃“料敌不过”,综合表现都比华雄要强。
但另一路诸侯曹操手下,却也有不少猛将。为什么他们不出来?
这是一个多年争论不休的问题,甚至直接影响到了华雄的武评定位,进而造成对关羽武力高低的巨大争议。
因为关羽作为罗贯中极力吹捧的猛将,其战绩中最出色的是斩颜良、诛文丑、杀华雄。这里面斩颜良,明说是关羽马快,颜良措手不及(嘉靖本甚至解释了是刘备事先给颜良说过我二弟关云长如此如此,如果在曹操那边,可以叫他倒戈过来,所以颜良还以为关羽是来投奔的,完全没有防备)。诛文丑,虽然文丑三回合心怯,却不是直接败。于是速斩华雄,成为关羽的所谓“有效案例”的最强一个。如果认为华雄高,那怎么会死得这么快,关羽这个表现简直比吕布还牛了啊!于是有人又反推,华雄其实没那么厉害,也就二流武将,关羽杀之不武。
可这样问题又来了:曹操手下的众位猛将,干嘛不去干这个二流呢?
毕竟以演义论,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曹操手下已经有了六员猛将。其中夏侯惇曾与吕布战若干回合,曾与关羽战十余回合(嘉靖本为四十余回合),曾与张辽平手三十余回合,至少是有A+级别。夏侯渊曾平黄忠二十余合,曹仁曾与庞德鏖战,曹洪曾抵挡马超四五十合,这几个也有A级上下。甚至乐进、李典都有A-。这些人随便一个单挑关羽,都不至于几回合之内落败,对付华雄岂不是妥妥的?
这个问题的最简单解释,当然是罗贯中写的时候,不同阶段为了突出不同的人物,达到不同的艺术效果,故而进行了不同侧重点的剧情安排。
温酒斩华雄为了给关羽一个凛凛神威的亮相,有意强化了华雄在之前的威风,和遇上关羽后的脆弱,凸显关羽的武圣形象。而后面剧情中,如果还让关羽这样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剧情就没法推进了。所以前后的描写目的不同,武艺对比自然有所差别,罗贯中也没法保持前后一致。
那么,除了这个“上帝视觉”的降维处理,能不能有更加贴地气的回答呢?
老巴帮操哥想出两个答案。曹操手下的猛将之所以不轻易和华雄pk,首先是不冒险,其次是低调。
第一个,不冒险。
曹操人称奸雄,为人处事是很谨慎的。尤其在刚出道的时候更是如此。
当时的战况,华雄已经连续秒杀了鲍忠、祖茂、俞涉、潘凤四员大将,杀得江东猛虎孙坚不敢抵挡,士气正旺,也令各路诸侯胆战心惊,不知道底细。
当时天下初乱,各路诸侯聚集,也并不清楚彼此的实力,包括曹操手下几个兄弟实战也不多。所以,被华雄斩杀的四将是什么水平,谁也不知道。这个连胜四将的华雄到底是什么水平,曹操心头也没数。
这种情况下,贸然派夏侯惇或者夏侯渊出战,万一碰上硬茬子,战死了怎么办?曹操当时也有热血,并不说害怕牺牲。但是稀里糊涂去打没必要嘛。
第二个,低调。当时十八路诸侯聚集,曹操虽然是发起人,但自己兵力最少(一万),又没有固定的地盘,可以算最弱势的一个。这种情况下他还要担负协调诸侯关系的任务,就不能太突出。让自己手下猛将出战,就算不被砍,也难免招人嫉妒。看看关羽斩了华雄后,袁术什么嘴脸?
综上,出于两方面考虑,曹操没有让部下将领出战。毕竟十八路诸侯的事情,先把出风头的机会让给其他人吧。不过我相信,按剧情正常发展,假设没有关羽出来斩华雄,诸侯都一直相互推诿,曹操应该会派夏侯惇上的,甚至会在夏侯惇出阵后再派人助战。毕竟那时的他还有热血,不会眼看着同盟事业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