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转对制度?这一制度的产生对宋朝有何影响?

  宋朝(960~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这是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不论是在古时候还是现代,一定时期政治政策和制度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定时期的政治诉求。

image.png

  宋朝是一个政治开放的朝代,在这个朝代当中,出现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形成和当时的统治者提出的政治政策有着很大的联系。

  同时,这种政策又让我们不得不提起宋朝的一项政治制度—“转对制度”。转对制度是宋朝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奏对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了不同的历史作用。

  一、转对制度的历史渊源

  1、唐朝时期的转对制度

  转对制度是在唐朝安史之乱之后产生的。战争给朝堂带来的最明显的改变,就是政治制度的改变。转对制度出现的最初缘由是因为唐肃宗为了更好的召见大臣们议事经常在偏殿这种地方临时召见他们。

  这种模式的产生为战后政治制度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减少了不必要的程序,简化了行政程序,提高了行政效率。

  因此,到了唐德宗即位的时候,这种制度就成为了一项不可替代的决策程序,原来的决策机构被这个决策机构代替了。

  这种制度和程序称为延英殿听政。延英殿听政成为了转对制度的雏形,这种制度的出现方便了皇帝决策。在此之后,这种制度迅猛的发展了起来。

  2、宋朝的转对制度

image.png

  宋朝的转对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为宋朝的士大夫和统治者的利益平衡点。在经历了唐末的农民战争和五代十国的战乱之后,原本的政治格局都发生了改变。

  在一定程度上了推动了宋朝中央集权更稳固的建立。宋太祖在通过杯酒释兵权获得了军事上的安稳之后,就开始通过一系列的变革企图获得文治上的稳定。

  因为宋太祖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所以宋朝的文人阶层特别是士大夫代表们的地位一跃而起,他们提出了很多的政治理论,其中的一些政治理论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再加上士大夫对于参政的意愿比较强烈,因此宋太祖提出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豪言。宋朝的建国是建立在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之后的。

  因此,对于这个新生的政权,通过转对制度来加强皇权,更容易使政治清明,可以再很短的时间之内就提高政权的稳定性。

  君王们通过转对来增强自己的统治,而士大夫们则通过转对制度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一时之间二者达成了共识,“共治”现象在宋朝的朝堂之上发展起来。

  基于这种情况,宋朝的每一位统治者在登上皇位之后,都会向天下臣民们下达召令提倡转对制度,来表明自己的明君形象。

  二、转对制度在宋朝的发展和产生的作用

  1、转对制度成为君主和臣子之间“共治”的桥梁

  对于转对制度,也不是宋朝所有的臣子们都有权利参加的,宋朝的转对制度是有一定的范围的。

  宋朝初期主要参与转对的是朝廷中的翰林学士以及文班常参官,元丰年间,就开始要求官职在四品以上的官员才可以参与转对。

  在转对制度发展的过程之中,参与转对的官员越多,则更能证明文官集团的“共治”诉求。在转对制度实施过程当中,最重要的一点体现就是文官们的参政热情提高了,出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道德情操。

image.png

  由于转对诉求的不断提高,皇帝面对越来越多的转对诉求时,就不得不考虑转对的频率与数量,开始渐渐提高转对的频率与数量。

  同时,这种制度的不断实施与发展,也贯彻了士人参政的承诺。大宋皇室从此和天下的大部分士人站到了一起,更大程度上增强了他的管理。

  2、转对制度的成与败都源于“人治”

  转对制度的实施,的确是为宋朝的统治发来了很多的好处,通过转对制度的实施,士大夫们的政治诉求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满足。

  皇帝的地位开始变得日益稳固,并且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宋朝之前的一些混乱的政治局面,百姓的生活得到了稳定的发展,这使得宋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都走向了繁荣。

  但是转对制度还存在着一个最根本的缺点就是其自身仅仅是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换句话来说,转对制度能否实行只取决于统治者的意愿。因此它的实施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

  宋朝的转对制度是宋朝庞大的政治结构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贯穿于宋朝全部的政治体系之中,实现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

  在它实施的前期,的确是为宋朝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它的发展也存在这一定的弊端,这也导致这种转对制度,在统治的后期成为了一个只可远观的花瓶。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