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卫所军户制度?它是怎么毒害明朝的

  为什么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卫所军户制度是怎么坑害了明朝数百年,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明朝的灭亡大家归结于党争,但其实还有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明朝的军制,从明朝中期开始,明朝的军队战力就一直处于弱势。

  就拿明英宗的土木堡事件来说吧,50万大明军队,被几万瓦刺军队打得惨败,到了嘉靖年间,东南沿海的几百名倭寇将一万多明军打败。

  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明朝的卫所军户制度。

  一、卫所军户制度的建立

  明朝初年,刚刚夺得天下的朱元璋,其手里的军队个个能征善战,为大明江山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但建国以后他手里几百万军队的安置问题成为一道让他头疼的难题。刚刚建立的大明王朝百废待兴,根本没有钱粮去供养这些军队。

image.png

  于是他便突发奇想的建立了“卫所军户”制度。

  这个制度最早由前元朝户部尚书张昶提出。这种军制有两个要点:

  1,将军队安置在固定位置,进行屯田自给自足。

  2,将士兵建立户籍,一人当兵,世代为兵。

  就这样洪武年间300万的军队被安置在各个地区的卫所里面,屯田种地。而且效果相当好,屯田达到了8900万亩,一年的产粮除去卫所自身消耗外,还有余粮。

  朱元璋实施这种军制的原因,主要是吸取中国历史上的军队屯田经验后提出的,它参照了隋唐以来的“府兵制”思想,初衷是创建一种“寓兵于农,守屯结合”的建军制度。这种制度在明初时期,最大的作用就是减轻了国家农民的负担。

image.png

  既能养活大量军队,又能不花费一粒粮食。朱元璋曾经夸口说到“朕养兵百万,不费民间一粒米”。

  二、卫所军户制度让明军战力丧失

  1、万事有利有弊,这个军制同样有它的弊端。

  元末农民吃不饱饭参加军队,当兵能获得军功而升迁,军队待遇比百姓好自然打仗卖力。但是在和平时期,军户的最大弊病就是世代当兵,不能脱离。外面普通百姓种田或者经商可以发财,而军户除非恩典,否则永世不能脱离军籍,地位比普通百姓还差。在明末的时候由于官兵侵占军户田地,军户几乎连饭都吃不饱,打仗的时候还得自带路费。军户承担的差役沉重,社会地位很低,基本上世世代代都没有出头之日。

  正统六年(1441),兵部尚书王骥奏称,贵州二十卫所屯田、池塘共九十五万七千六百余亩“良田为官豪所占”,“贫穷军士无寸地可耕”。这就导致很多军户不想当兵,出现很多逃兵。

  2、军民不分,导致了军队战斗力低下。

image.png

  军队的职责就是保家卫国,军队职业化是发展趋势,而明朝的军制看似好处多多,实际上却是一种落后的军队制度。让士兵变成了军事奴隶。

  同时卫所士兵每天百分之七十的时间是用来耕地,剩下百分之三十的时间用来训练。由于没有充足时间进行训练,大部分士兵战力低下。

  3、将领与军队不能严密配合。

  在明代时期,遇到战事,兵部会派遣将军到卫所领兵作战,战事结束后各回各家。这导致了将军对士兵不了解,难以指挥。士兵对将军不熟悉,不想听其指挥。整个军队将兵不和,根本难以打仗。

  三、卫所军户制度的崩盘

  明朝的军制让明军战力急速衰退,其标志性事件就是明代土木堡事件的发生。土木堡事件暴露了明朝军制的弊端,但此时的明朝统治者还没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一直到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倭寇之乱的发生。嘉靖三十四年,一股53人组成的倭寇,横行浙、皖、苏三省,如入无人之境,甚至明目张胆的攻打明朝陪都南京城,还杀伤明军三四千人。简直让人不敢想象。造成这个原因的就是明朝落后的“卫所军户制度”。

image.png

  在明朝嘉靖年间,因为不堪田产被占和军饷被扣,军户大量逃亡。由于军户的逃亡率高得吓人,致使大量内陆卫所形同虚设,昔日热闹的营房变成了冷清的狐狸窝!

  嘉靖年间,明初驻军高达30万的海防前线,山东、浙江、福建、广东等地50多个卫所,仅剩下30%的兵员,有的“一卫不满千余,一所不满百余”。此时的明军海防如同虚设。压根没人。这一事件让明朝军制最后一块遮羞布被撕开。

  不得以,明朝开始让戚继光等人自行募兵。明朝后期的主要强军全都是将领自主募兵建立起来的,比如袁崇焕的关宁铁骑,孙传庭的秦兵以及辽东铁骑。

  明朝末年的时候,百万军户打不过几万八旗军。卫所军户制度让明朝正规军彻底丧失了战斗力。将领们开始私人募兵,加重了明朝的财政负担,也导致武将不再听命于朝廷。朱元璋最害怕的武将专权,在明朝末年还是出现了。吴三桂,左良玉等人拥兵自重,坐看明朝灭亡。

  文中提到的孙传庭是明末著名将领,曾经差点把李自成剿灭,但最终功亏一篑,被朝廷革职下狱,两年后更是被李自成打败。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