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食品安全法?在古时候,人们是怎么保障食品安全的呢?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为什么小编带来的古时候食品安全法的文章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可以算得上民众关心的头等大事了。特别是有小孩子的家庭,食品安全问题就是一颗长在他们神经上的雷,随时有爆炸的危险。
那么在古时候,人们又是怎么保障食品安全的呢?
在繁盛的唐朝时期,灯火阑珊,商业兴隆,一片繁华之象,而在这繁荣背后正是大唐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严格把控。
那个时候,人们就已经出台了自己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唐律疏议》,根据书中的记载,如果食品在出售的时候就已经发生了变质现象,这个时候经营者需要做的是立马将这些腐化变质的食品销毁,如果一经发现,就会受到仗则九十的处罚。
如果商家出售那些腐坏的食物,使得顾客生病了的话,就会被判流放一年。如果客人吃了腐坏的食物,造成死亡,那么商家就会被判作绞刑。
为什么唐朝对于食品安全的问题,刑法如何如此的严重呢?
因为古时候时期医疗条件远不如现在先进,病从口中入,一旦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在卫生条件落后的时期,很容易发展成较大的疫情,经济和人口双双受挫,对于当朝的统治者来说,政权的稳定受到冲击,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这样的后果非常的严重,因此,食品安全问题也被古人们时刻铭记。
那么为什么有如此严重的刑罚,有些商人还会明知故犯呢?
因为在唐朝时期,保鲜的条件也远不如现在,并且,食材种类也远没有这么丰富,如果严格按照官府制定的规则实行的话,商家的经营成本就会大大增加。
于是,一些抱着侥幸心理的商人们总是会继续出售不合格的食品,而柳宗元就是其中的一位受害者,有一次他身体不适去看医生,医生告诉他病情并不严重,买点茯苓来吃,慢慢的就会痊愈了。
而他越吃茯苓却越觉得不对劲,病情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更加严重了,他去找医生讨说法,医生也是一头雾水,明明自己的药方没有问题呀。
于是柳宗元就开始四处寻找真相,原来药店的老板用老芋头冒充茯苓来欺骗柳宗元,吃了暗亏的柳宗元自然不会轻易的放过药店老板,最后药店老板就被判了一年的流放,这还不算,柳宗元还将这件事写到了《辩茯神文并序》一文中,药店老板被"公开处刑",千秋万事都遭受骂名。
到了宋朝时期,食品安全的法律更加完善,宋朝在唐朝律法的基础上,衍生出了很多新的监督方法,在宋朝时期,由于商业非常发达,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和统一管理,专门成立了各行各业的行会。
这些商人们想要合法的经营,必须要加入行会,登记在册,这一点有点类似于现在的从业资格制度,并且这些行会们还承担着一些行政的职责,商品的好坏要先让各个行会审核把关,行会的领袖们有权根据商品的好坏制定售价。
但这定价权是一个烫手的权利,如果被查出商品有问题,那么连带的这个行会都要承担责任。
除了不能把腐坏的食品卖给他人之外,比如装食物的容器必须干净整洁,厨房垃圾也不能随意倾倒在干净的河流中等。这些实用的措施,大大保证了食品的安全。
实际上,古人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远超我们的想象。食品是人们的能量来源,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安危,所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将无一不将其当做生命线来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