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海上之盟?这条盟约有怎么样的意义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海上之盟:北宋王朝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海上之盟,是北宋、金联合攻打辽的盟约,是宋、辽、金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由北宋倡导,由于双方使节都由海上往返谈判,因此称为海上之盟。盟约商定:两国联合攻辽,灭辽后,宋将原给辽的岁币转纳于金国,金同意将辽占有宋的燕云十六州给归还宋。
宋真宗与萧太后签署了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一百多年无干戈。然而,随着辽国东北部女真人的崛起,逐渐打乱了辽国人民的和平日子。女真人在完颜阿骨打的领导下,不断反抗辽朝廷的统治,并于1115年建国——金。辽国抵不住金人的进攻,屡战屡败,国家大势不妙。
辽的岌岌可危,让宋徽宗和大臣蔡京、童贯等认为有机可乘,决定与金联盟灭辽,收复燕云失地。于是,宋徽宗派使者乘船漂洋过海到金国,向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示好表明心意。经过几年拉扯商榷斡旋,终于在
1120年,海上之盟条约诞生。
两年后,1122年,金约宋攻辽。金军好生威猛,一路上把辽军打得落花流水落荒而逃,顺利攻下辽上京、辽中京及辽南京,而宋军却无法兑现承诺"攻陷辽南京",因此,灭辽后金拒绝还燕云十六州失地。
这让宋徽宗好生烦恼,经多次交涉,最终宋许诺以二十万两银、三十万匹绢给金,并纳燕京代租钱一百万贯,金才交还燕云六州及燕京。对于这样的结果,宋徽宗别无选择只得接受。其实,对于实施海上之盟与金联合灭辽,宋人并非都赞同,也有异议。太宰郑居中坚决反对,枢密院执政邓洵武认为这简直是胡扯,上奏反驳说:"什么'兼弱攻昧',我看正应该扶弱抑强。如今国家兵势不振,财力匮乏,民力凋敝,这局面人人皆知,但无人敢言。我不明白:与强金为邻,难道好于与弱辽为邻?"
但是,当权者不听这些良言,执意要讨好巴结金朝政府,结盟灭辽,最终背信弃义毁约,在雪了“澶渊之盟”的耻辱后,也为自己挖掘了坟墓。辽国灭后不久,金人就按耐不住吞并宋朝的野心,起兵南下,侵扰不断。海上之盟签订后仅仅四年,在1126年宋就埋葬了自己。由此看来,对于宋来讲,海上之盟是重大失败之策。
海上之盟之所以失败,由多种因素造成。其一,一把手宋徽宗难逃其咎。首先是他大局势的误判,金是虎狼之国,灭了辽国,等于自弃阻挡金进宋的安全屏障。其次他没有认清两军之间敌强我弱的差距,不清楚自家备战松弛,军事防备设施更是虚如摆设。战争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宋徽宗如此漠视这些,真能抵御外来侵略者?宋倡导的"海上之盟",无异于引狼入室,虽然毁灭了辽国,但同时也加速了宋自身的灭亡。
其二,宋对金的错误态度令金太祖怀恨在心。宋内部人员不仅在海上之盟上有异议,在对与金谈判的级别上也有分歧。有人认为应是国与国之间的谈判,有人认为所谓金国不过是一外族,相当于节度使的级别,对宋王朝来说,外交时最多用诏书就够了。由此可见,宋朝上下少有把金朝当作平等的外交对象。由于最初对金外交时对金人不尊重,让金太祖感觉受到了羞辱,因此,难以释怀,导致他日后大举进军中原灭了北宋。
其三,宋智囊团高估了自己的军事实力。宋本想长驱直入辽地夺回被侵占200多年的城池,雪“澶渊”之耻,然而自家军事不给力,却被覆亡在即的辽打得落花流水。这场战争不仅让宋朝统治者们颜面扫地,同时也失去“海上之盟”后的话语权,在金统治者咄咄逼人的目光下,只能低眉妥协,花更多岁币买期望中的平安。事实证明,海上之盟策略是北宋集团当家人打错了算盘,算错了帐。
战略目光体现着人的格局大小。从“海上之盟”来看,宋皇帝属于“近视眼”,只顾眼前利益,少了长远打算,忘了唇亡齿寒的训诫。一个错误决定,为助金入宋扫除了障碍,推倒了防御墙。海上之盟,虽然毁灭了辽,却也害了自己,北宋王朝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海上之盟”再次印证了“实力决定话语权”这句话,一个国家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家实力决定自己的位置。
文艺皇帝宋徽宗重文轻武,安乐歌舞生平,习惯享受“诗酒花”般浪漫日子,于日日笙歌中颓废着边境的垣壁,以至于昔日繁花终成旧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