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张仪和范雎三人相比 谁对秦国的功绩最大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秦国贡献之人,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商鞅、张仪、范雎的施政措施,都符合了当时秦国的实际情况。但商鞅、张仪改变了战国的格局,使秦国突飞猛进;范雎仅仅围绕秦昭襄王夺权展开行动,虽说提出的“远交近攻”策略对秦国取得天下也有很大的正面效果,但与商鞅、张仪的贡献相比,还是逊色不少。

image.png

  01:商鞅

  商鞅到达秦国的时候,秦国还处于“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的窘境,在中原诸侯的眼里,秦国贫穷、落后,和西方的戎狄部落没什么两样,属于被遗忘的角色。

  被人看不起也就算了,秦国还处处受压迫——魏国大军跨过黄河,占领了富庶的河西之地,进一步将国土延伸到洛河流域;更气人的是,魏国还沿着洛河修起了长城,将秦国牢牢地困死在西方。虽说秦献公末年,经过几番大战,也取得了胜利,但大的局面并没有多少改观,依然是被各诸侯鄙视着。

image.png

  商鞅到达秦国后,先是说服了秦孝公改革,通过颁布《垦草令》取得了秦孝公的信任;然后又经过两次改革,整合了秦国的资源,改变了秦国的落后体制,激发了秦人勤劳英勇的血性,仅仅十几年,秦国国力大为改观,甚至一度攻占了魏国的旧都安邑;商鞅不仅文能治国,上马打仗也非常厉害,众所周知的“商君”称号,可是通过打败魏军、收复河西之地、俘虏公子卬,凭军功挣来的。

image.png

  商鞅变法奠定了秦国强大的基础,即便是张仪也比不上,范雎就差远了。

  02:张仪

  经过秦孝公、商鞅君臣的经营,秦国已开始崭露头角,向诸侯列国露出了獠牙,东方六国感到了恐怖,意识到单打独斗都不是秦国的对手,于是联合起来,共同抗秦。

  这时候秦国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怎么样破解诸侯国的合纵,最好是让他们窝里斗,以减轻秦国的压力,张仪的出现可谓正逢其时。

image.png

  先来看张仪是怎么说服魏国的。公元前328年,惠文君派张仪、公子华攻打魏国,经过一番苦战,秦军占领了蒲阳,这时候张仪做了一件瞠目结舌的事:游说惠文君把蒲阳还给魏国。秦国一众将领开始很不解,经过张仪的一番解释,狂喜不已:秦国将蒲阳还给魏国,魏国将上郡让给秦国。上郡在黄河西边,海拔高,对关中平原有居高临下的优势,魏国占领这块地方对秦国始终是个威胁,用占领的蒲阳来交换,可赚大发了。

  通过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张仪并非是一个只会耍嘴皮子的人,军事才能也很不错;张仪眼光非常高,具备战略思维。

  经过土地置换时间,张仪和魏国建立了不错的关系,之后在张仪的游说下,魏国臣服秦国,打破了诸侯联盟的一个口子。

image.png

  再来看张仪是怎么忽悠楚国的。秦国想攻打齐国,又害怕齐国的盟友楚国捣乱,就派张仪到楚国忽悠一番,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先是齐楚联盟崩溃;然后楚王被忽悠;最后楚怀王恼羞成怒,发动了丹阳之战,楚军大败。可以说秦国的初衷并不咋地(不远千里攻打齐国,典型的“近交远攻”),结局却非常美好——少了楚国这个可怕的对手。

image.png

  最后,张仪自始至终以秦国国家利益为重。巴蜀之战前夕,张仪主张进军三川,司马错主张攻打巴蜀,最后秦惠文王决定让张仪、司马错共同带兵攻打巴蜀,在灭了蜀国后,张仪看到了巴蜀地区的富庶,顺势灭了巴国——超规格完成了任务。张仪的心胸气度,可远比睚眦必报的范雎好多了。

  张仪的军事、外交才能都很不错,但在一些问题上的认识和商鞅比起来,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03:范雎

  范雎出身卑微,年轻时受了不少侮辱,因此对功名利禄看得很重,为了自己的上位,不惜恶意攻击丞相魏冉,陷害白起,总的来说功劳不少,作恶也不少。

  范雎的主要功绩。对秦昭襄王来说,范雎是个很好的助手——帮助自己赶跑了强势的舅舅魏冉,登位四十多年后终于掌握了秦国大政;但对秦国来说,这只是一件平常事,范雎的才能和魏冉不相上下,不论谁在位,秦国都会继续强大。

  范雎提出的“远交近攻”,对秦国来说是件大事件,意味着秦国以后作战有了明确的方针,不会再胡乱打了(事实上,秦国的大多数战役,都是可圈可点的,只是偶尔会犯傻)。

image.png

  范雎的作恶。范雎这个人有恩报恩,有仇报仇,作为朋友很不错,但用这套治理国家,难免会犯错,比方说用能力不够的恩人王稽、郑安平导致秦国损失惨重。

  综上所述,范雎自有他的功绩,但并非不可替代,和商鞅、张仪相比还是要差上不少。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