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犯了什么错?为什么最后会被车裂?

  下面由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商鞅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

  很多时候,谋士就像大夫,切准国家的脉搏,掌握发展的节奏,才能开出契合的药方。

  列国纷争是一场病,每个政权都有不同的病症。

  商鞅,是个好大夫。

  秦国地处西陲,没有深厚的儒家思想祭奠,没有交通之利,更不是一个老牌经济强国,因此常常遭受着来自齐鲁大地的白眼。但同时呢,它也有自己的优势,民风淳朴,且百姓向武。秦地周围生活了大量的戎狄人,久而久之,互相影响,带来了体格与作风上的变化。

  这么看来,秦国是一个“中等生”。

  基于此,商鞅开出来的第一个药方是:壮军。秦,不缺孔武有力的人,缺的是,人人皆兵,以及士兵卖命,这一点用“奖励政策”很好做到。商鞅将爵位划分为十二个等级,并且规定,只有通过军功才可获得相应的爵位。例如,士兵拿到敌人一颗首级,得第一级爵,田地一顷,宅地九亩,奴隶一人。

  相反,即便身为宗室皇亲,若无军功,不能享受爵位。

image.png

  这个改革给秦国带来了巨大变化,前线之上,士卒见到敌人就觉得饿了,在他们看来,那些不是人,而是自己的前途。一颗一颗砍落的不是脑袋,而是换取高官厚禄的砝码。没多久,北方就崛起了一支铁骑。

  商鞅给秦国开出的第二个药方是:养兵。怎么养?当然是用粮食和财政。

  让粮食变多,必须将良田变多,让田地增加,就得开垦荒地。可是一段时期内,百姓的数量是稳定的(死亡率与人口增长率呈现相对稳定状态)。为此,商鞅推出了《分户令》,在《分户令》下,家里如果有两个成年儿子却不分家,那么就会被加税。

  这下便有足够的人力去开垦良田。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商鞅发现个问题,分户以后效率仍旧不能大步提升。为什么?因为懒惰。

  基于此,商鞅决定用部队的形式管理农民:把五家划定为一伍,严格登记,严格管理。一伍中有人逃亡、逃赋税,其他人接受连坐惩罚,若有知情不报,还会丧命。

image.png

  长此以往,国家是富强了,但是问题同样突出。

  不难发现,秦国经过变法,已经成了一个巨大的机器,前排士兵努力奋战,后排农民供应赋税和粮食。总之一句话,战时政策,一切为了争霸。

  凡事向“利”出发,百姓就容易变成功利主义,与仁义礼渐行渐远。这是变法所产生的症结之一。

  以军功重塑社会的阶级体系,打破了旧贵族的既得利益,短时间造成巨大矛盾,却无法疏导,这是症结之二。

  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在今天看来,是一种比较偏颇的概括,而放在古时候,却是基本上的社会结构。这结构一旦有人企图从外部打破,也会自发出强大的抵抗力。

image.png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登基。

  秦惠文王还是太子时,就对变法保留意见,有一次甚至自己触犯了法律。

  商鞅治下,法律有很强大的执行力,为了取得百姓的信任,整个国家内部是不允许存在特例的,一大体现便是“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太子犯法了怎么办呢?当然是处罚了。秦惠文王所犯的罪理应接受墨刑,老百姓当然明白,这未来的皇帝如果脸上刻字,是件不光彩的事,走出国门,自己身为秦国百姓,也会被外国人嘲笑呢。

  最后于是折衷了一下,太子老师公子虔代为受过,被挖去了鼻子。

  丢了鼻子以后,公子虔觉得“太丢人了!““也太丑了!”整整八年没有走出家门。

  八年的时间,足够一个人战胜恐惧,同时,也能培养出心中的恶魔。八年后,公子虔变得更强大,更坚韧,也更狠辣。

image.png

  秦惠文王登基以后,老牌的氏族门疯狂反噬,他们联合公子虔编制了商鞅的十大罪。原始上层阶级“反对商鞅”的呼声太高,加上秦惠文王有一番自己的政治主见,最终商鞅被杀,尸身也遭遇了车裂。

  后记:商鞅变法走到这一步,其实已经不能用他的生与死来定成败了。虽然贵族反扑强烈,但是秦国在之前的几年中,积攒下来的军事实力,农业实力,还是将它推上了西部强国的行列。因此,人都说,商君虽死,其法不灭。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