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诗鼻祖南朝谢灵运,为什么官场频频失意?

  谢灵运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一代伟人毛泽东非常喜欢他的诗,并对他本人有过深入研究和评价:“此人一辈子矛盾着。想做大官而不能,‘进德智所拙’也。做林下封君,又不愿意。一辈子生活在这个矛盾之中。”

  伟人的话可谓一语中的,把谢灵运矛盾纠结的一生,分析得非常透彻,也让人们更有兴趣去探究一下这位山水诗鼻祖的异样人生。

image.png

  山水诗鼻祖南宋谢灵运

  谢灵运生活在东晋和南朝刘宋年代,是顶级门阀陈郡谢氏之后。祖父谢玄是东晋的车骑将军、淝水之战的前线总指挥,被封为康乐公;父亲是谢玄的长子谢王奂,很早就去世了。谢灵运从小长得灵秀漂亮,聪明好学,谢玄非常喜欢他。谢灵运长到八岁的时候,就遵照祖父的遗嘱,继承了康乐公的爵位,所以世人都叫他“谢康乐”。

  这样官高爵显的显赫世家出身,决定了谢灵运很难完全摆脱仕途的诱惑,像陶渊明那样真正寄情于山水、归隐于田园。他表面孤傲平寂,内心却有一颗躁动的心,总想有机会在朝廷中枢一展宏图大志。当一些散官、闲官、地方官,他是看不上的。

  谢灵运最早在朝廷当散骑常待,就是皇帝身边的顾问、出行时的跟班,虽然比较尊贵,但没有实权。这对“自谓才能宜参权要”的谢灵运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心中充满不甘和愤怒,经常发牢骚,对朝廷要员指指点点、品头论足。很快,就被人赶出朝堂,到永嘉当了太守。

  谢灵运在永嘉把太守干成了旅行家,十天半月地出门游历,不理政务,一幅不作为的怠政形象。等到文帝刘义隆即位,朝廷人事变动,谢灵运被召回朝廷做了秘书监,不久又升任侍中,宋文帝对他“日夕引见,赏遇甚厚”。谢灵运起初很高兴,踌躇满志想干一番大事。但日子一久,他就发现皇帝只是欣赏他的诗词文章而已,重要朝政基本不让他参与。谢灵运大为失望,看到一些声名不如自己的人得到重用,心里更加不平,经常称病不上朝,甚至不请假就私自外出游玩,越来越不像话。宋文帝一看你这么爱玩,干脆让谢灵运回了老家会稽,一次让你玩个够!

  到了老家,谢灵运祖业丰厚,故交好友也多,整日里勾连在一起,放浪形骸,到处爬山野逛,还发明了爬山利器“谢公屐”。爬山不过瘾,谢灵运一伙就开山挖湖,砍伐林木,干了好多扰民的事,被地方官给告到了朝廷。谢灵运急忙赶回京城上了折子,替自己辩解。宋文帝哈哈一笑,对他没有治罪,但也不让他再回去了,让他干了临川内史。

  按理说,你见好就收吧,可谢灵运是个典型的公子哥脾性,仍旧我行我素,丝毫不加收敛,“在郡游放,不异永嘉”,结果又遭到当地有关部门的弹劾。朝廷派人去收押他,他竟然把来人给抓了起来,并兴兵造反,还写了一首诗:“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

image.png

  放浪形骸、恣意妄为的谢灵运

  造反不说,还把皇帝比作暴君秦始皇,这简直是大逆不道。好在宋文帝仁厚,又爱惜谢灵运的才华,抓到后没有杀他,将他放逐到了广州。公元433年,死性不改的谢灵运又联络人造反,被地方官告到朝廷。这次,宋文帝是忍无可忍了,命令将他就地正法。10月,谢灵运在广州被当街斩首,死时年仅四十九岁。

  谢灵运在为人做官上比较失败,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他把幽怨才情“泄为山水诗”(白居易语),在诗歌创作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野旷沙岸净
,天高秋月明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等很多名句,清新自然,妙趣横生,给人以美的享受。宋文帝曾有“三日不读谢诗,便觉口臭”的感慨,毛泽东也曾多次题写谢灵运诗中的名句赠送友朋。谢灵运也非常自负,曾很狂放地说:“天下才共一石(即十斗),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吾占一斗,天下才共分一斗”。

  作为中国山水诗派的开山鼻祖,谢灵运的诗歌创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毛泽东说:没有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派,唐人的山水诗,就不一定能如此迅速地成熟并登峰造极。他认为,就此一点,谢灵运也是“功莫大焉”。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