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的河东与河西分别指的是什么?
河东与河西指的是哪里,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中国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谚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意思是世事变化无常,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情。
为什么会出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情况呢?这是指在古时候,黄河泛滥成灾,经常改道。改道之前的河东,就变成了改道之后的河西,因而有此一说。
其实,河东和河西,都是具体存在的地方。
一、河西走廊,咽喉之地
先来看河西。
河西与黄河有很大关系。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星宿海的黄河,最初一路从南到北,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内蒙古等地,随后在内蒙古境内的三盛公处折向东流。
黄河在青海、甘肃、内蒙古之间的路段,一直是从南到北的流向。于是,人们将这一段黄河以西的地方,称为河西。
河西是一片东西长达1000公里,南北宽仅40—100公里的狭长地带,东起甘肃乌鞘岭,西接新疆甘肃边界,北连合黎山,南至祁连山。由于这一片狭长地带被合黎山和祁连山两片大山所夹峙,形如走廊,又被称为“河西走廊”。如今,这一带属于甘肃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
在古时候,河西是中原王朝通往西域地区的唯一通道,又是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因此,从汉朝起,朝廷就在这里设置了军事重镇,一方面作为经略西北的前沿阵地,另一方面抵御西域游牧民族的入侵。
河西又叫又称凉州。唐朝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就叫“凉州词”。唐朝众多诗人曾经以“凉州词”为名,写过流传千古的诗句。其中,王之涣写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在中国的流传度很广,几乎妇孺皆知。
在古时候,河西在黄河流域和祁连山雪水的灌溉下,形成了万亩肥沃的良田,是甘肃的粮仓。
晚清时候,一代名臣左宗棠正是从肃州(甘肃省酒泉市)出兵,沿着河西走廊一路西行,通过一年半的浴血奋战,成功收复了除伊犁外的新疆全境,创造了晚清国土失而复得的奇迹。
二、河东大地,华夏摇篮
再来看河东。
河东仍然与黄河有很大的关系。前面说过,黄河在内蒙古境内的三盛公处折向东流,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的河口镇后,黄河立即掉头南下。在河口镇之前,是黄河上游;在河口镇之后,为黄河中游。
黄河一路南下,到陕西潼关境内,再次折向东流,进入下游。从河口镇到潼关,这一段黄河呈由北至南的流向,它的东部广袤地区被称为河东。
河东地带属于今天的山西省,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和华夏文明的摇篮。早在4000多年前,河东地区出现了3位德才兼备的部落联盟首领,即尧、舜、禹,他们将都城设立在河东地区,“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平阳位于今天山西省汾阳市,蒲坂位于今天山西省永济市,安邑位于今天山西省运城市。
河东地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孕育了无数杰出人才:荀子、张仪、李牧、李冰、卫青、霍去病、霍光、关羽、徐晃、卫铄、王通、尉迟恭、薛仁贵、郭子仪、吕洞宾、武则天、仁杰、裴度、柳宗元、王之涣、王维、卢纶、司空图、王勃、杨端、司马光、狄青、元好问、罗贯中、于成龙、陈廷敬……如果篇幅允许,我可以排出一个很长的名单。他们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灿烂的篇章。
对了,著名的“河东狮吼”“假虞灭虢”“桐叶封弟”“柳下惠坐怀不乱”等故事均发生在河东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