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聪明的三个人,最后结局分别如何?
一、曹魏的杨修
聪明是好事,但若聪明得敢跟老大争短长,那就不是聪明了!恰好曹魏国最著名的聪明人杨修,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曹操刚说了上句,下一句杨修就能猜到,然后替曹操说出来。
比如“一盒酥”,若这真是曹操玩的游戏,想必当时的曹操,完全是一种愉悦心态,甚至都开始想象结果,而使得曹操偷着乐了。
因为当所有人都被这“三个字”戏弄之后,那种“阴谋得逞”的成就,必会换来君臣大笑,如此即表现了自己大度,又和谐了群臣的好事,哪个老大都是巴不得,属下赶紧出丑。
可惜杨修来了,大大咧咧拿走了糖吃,然后淡定地对人们说:吃啊,老大说了,一人一口酥,你们不吃就是辜负了老大的好意。
这等于是,曹操搭了台,正在后台化妆,准备强势登场呢,可突然台上台下掌声如雷,曹操急忙去看,却是杨修在台上唱了主角,博得满堂彩。曹操是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欲,这种失落若一次两次还可,若三次四次呢?所以,杨修能有好结果,除非曹操成了“汉献帝”。
果然,杨修最终被“鸡肋”给“噎死”了。这不能怪其他人,总是抢曹操的风头,岂能不让曹操担心:你杨修聪明的我都怕,若哪天你连我儿子的“戏台”都抢走了,想让我儿子成为“汉献帝”般角色呢?于是杨修死了——死于总是跟老大争短长,而失去了分寸!所以这种聪明,要不得,除非你自己就是老大!
二、蜀汉的寥立
如果有一人,能被诸葛亮称之为奇才,那是不是就意味着此人是绝顶聪明呢?恰好在蜀汉,便有这样一位,他叫廖立。诸葛亮曾对刘备说:这个寥立是荆楚奇才!刘备连忙重用了廖立,出任了长沙太守。
随着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打得正难解难分,东吴的吕蒙开始了偷袭,“嗖”的一封信射入长沙,告知廖立:投降则活,抗拒则死,你是降,还是抗拒?廖立很聪明,选择了第三条路:逃跑!
刘备面对逃命而来的廖立没说啥,也许是因诸葛亮是推荐人吧,改任他为巴郡太守。如此直至刘禅登基。寥立开始傲视蜀汉,自认为除了诸葛亮就数我了。可为啥李严却凭借“刘备托孤”坐在我头上?潜台词就是,刘备为啥不找我托孤?
于是廖立对几位新人,如蒋琬等说:当年先帝不先拿下汉中,反而跟东吴内斗,差点酿出大祸,致使曹操干掉张鲁拿了汉中。后来这才费劲好几年重夺汉中,简直不可理喻。为此使关羽都了荆州,而关羽这个人太傲慢了……再看诸葛亮,重用的都是无能之辈……
几天后,廖立被治罪了,刘禅没杀他,而是贬他为民,最后抑郁而终……廖立果然聪明,对刘备和关羽等的过失,看得一清二楚!
但廖立却聪明得,只看到了其他人的错,并为此大为贬低,完全看不到自己的错,没有自知之明。比如在长沙时,吕蒙的一封信就能吓跑他,这是为何?所以廖立这种聪明,要不得,况且不是每个“廖立”,都能万幸遇到诸葛亮,而不忍杀之。
三、东吴的诸葛恪
这是位神童!当年孙权曾让人在大殿内牵来一头驴,在驴脸上贴上一个字条:诸葛子瑜。其实这就是孙权开他老爸诸葛瑾的玩笑,因为诸葛瑾长着一张长脸。诸葛恪却索要来笔墨,在“诸葛子瑜”后,又加了两个字:之驴!为老爸摆脱了窘迫,于是神童之名鹊起。
果然,诸葛恪长大后,就有了大出息,不但官至大将军,还是孙权的托孤重臣。虽当时孙权认为,诸葛恪聪明的“让人发指”,不能再取得托孤之臣的优势了,可奈何朝野上下,都共推诸葛恪,孙权无奈只得托孤给他。
如此,孙权死后,诸葛恪就开始在东吴大展身手,上来就取得了一个“东兴大捷”。随后又不顾众人反对,坚持讨伐曹魏,又来了一个“新城大败”。可诸葛恪却依然飞扬跋扈,狂妄的认为,自己能掌控一切。很快朝野上下,都会他大失所望。
这时,他的对手孙峻,则立刻抓住了这个机会,取得了跟吴主的联盟后,最终杀掉了诸葛恪,并夷灭了他的三族……当年神童,吴国最聪明的诸葛恪,就这样死了——死于“聪明的近于于狂妄”,所以这种聪明,更是要不得